2017-02-01 21:14 作者:李先生
白茯苓是药材茯苓块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可与各种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那么,白茯苓怎么种,白茯苓的高产种植技术有哪些呢?
白茯苓的生长习性:
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丛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生长温度为18℃-35℃。以25℃-30℃生长***快且健壮,35℃以上菌丝容易老化,10℃以下生长十分缓慢,0℃以下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则在24℃-26℃时发育***迅速,并能产生大量孢子,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0℃-85℃时,孢子大量散发。20℃以下,子实体生长受限制,孢子不能散发。对水分的要求是,以寄主(树根或木段)的含水量在50%-60%、土壤含水量在25%-30%时为***好。
茯苓栽种时间在5月--6月,茯苓栽培方式较多,用松树木段、松树根及松针(松叶加上短枝条)均可。目前生产区,主要是利用茯苓菌丝为引子,接种到松木上,菌丝在松木中生长一段时期后,便结成菌核。
白茯苓的高产种植技术:
1.选苓场和备料:选苓场通风向阳的山坡,切忌朝北,地势以15-30度的缓坡利于排水,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锯成68--80厘米长的木段,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对称纵削3-10条(削面款3厘米,深0.5厘米),俗称“剥皮留筋”。
2、接种:茯苓接种氛围菌丝接种和肉引接种。菌丝引接种选晴天,下窖时将两条段木并排靠拢放入窖沟内,在木段的两头地面放一层松树叶,把茯苓菌种从瓶中或袋中倒出,掰成两半(切忌捏成碎末)分别接在木段两端锯口处,在菌种上面覆盖一层松树叶,再取一根细的段木放置在两根段木上面作为链接,***后覆盖约10-15cm厚,呈龟背形的疏松沙壤土。肉引接种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选用新挖的茯苓,中等大小,每个250-1000克,浆汁足的茯苓切片,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一般50千克木段用250-l000克种苓。
3、虫害及其防治:黑翅大白蚁:蛀食松木段,使之不长茯苓而严重减产。防治方法:选苓场时避开蚁源;腐烂松树根;接种木段不要晒过久;苓地周围挖1道深50厘米、宽40厘米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树理于窖旁;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进行生物灭蚁;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人坑,每月查1次,见蚁就杀死。
4、采收与加工:一般头年5-6月接种下窖,到次年6-7月苓场不再出现新的裂缝,且茯苓外皮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如色黄白则未成熟,如发黑则已过熟。选晴天采挖,刷去泥沙,堆在室内分层排好,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使之发汗,每隔3天翻动1次。等水气干了,苓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即为茯苓皮。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粉红色为赤茯苓,白色为茯苓片,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也可不切片,水分干后再晾晒干即为个茯苓
以上就是白茯苓怎么种,白茯苓的高产种植技术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