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17:39 作者:李先生
无花果褐盔蜡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近年来在山东省德州市大力发展庭院边角经济,小区、庭院居民喜植无花果。2019 年 10 月 6 日,在德州丰华小区发现小区 60%以上的无花果树叶上落满了油点蜜露状的东西,70%~80%一二年生枝、当年生枝包括叶柄、叶片、幼果在内着生许多蜡蚧(图 1、图 2),叶片上沾满蜜露(图 3),影响光合作用,严重者枝上若虫成虫混生满枝,树体生长势衰弱。经现场仔细鉴别系褐盔蜡蚧危害所致。
1 形态特征
褐盔蜡蚧虫态包括成虫、若虫、茧和卵。其雌成虫黄褐色,椭圆形或圆形,其中椭圆形个体从前向后斜,圆形者急斜;雌虫体长 6~6.3 毫米,宽 4.5~5.3 毫米,背面略突起,体暗褐色,背面有光亮皱脊,中部有纵隆脊,其两侧有成列大凹点,外侧又有多数凹点,并越向边缘越小,构成放射状隆线,腹部末端有臀裂缝。雄体红褐色,长 1.2~1.5 毫米,翅展 3~3.5毫米,翅黄色呈网状透明,腹末具 2根长蜡丝。1 龄若虫长 0.3 毫米,扁椭圆形,淡黄色,体背**具 1 条灰白纵线,腹末生 1 对白长尾毛,约是体长的 1/3~1/2。眼黑色,触角、足发达。2 龄若虫扁椭圆形,长 2 毫米,外有极薄蜡壳,越冬期体缘的锥形刺毛增至 108 条,触角和足均存在。3龄若虫雌体渐形成柔软光面灰黄的介壳,沿体纵轴隆起较高,黄褐色,侧缘淡灰黑色,最后体缘出现皱褶与雌成虫相似。蛹长 1.2~1.7 毫米,宽0.8~1 毫米,暗红色。仅雄虫有蛹、茧,蛹暗红色,长 1.2~1.7 毫米。茧长椭圆形,半透明,前半部突起。卵 ,椭圆形 ,长 0.2~0.25 毫米 ,宽0.1~0.15 毫米,初白,半透明,后淡黄,孵化前粉红,微覆白蜡粉。
2 发生规律
褐盔蜡蚧在德州地区无花果上1 年发生 1 代,以 2~3 龄若虫在枝干裂缝、老皮下及叶痕处越冬。翌年 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爬到枝条上寻找适宜场所固着危害。4 月上旬虫体开始膨大,4 月末雌虫体背膨大并硬化。其行孤雌生殖,5 月上旬在体下介壳内开始产卵,产卵盛期在 5 月中旬,卵期 1 个月左右。卵孵化盛期在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孵化后的一龄若虫爬到叶背固着危害,少数寄生于叶柄。第 2 代若虫 8 月孵化,8 月中旬为孵化盛期,10 月间迁回到枝干裂缝处越冬。雌虫可行孤雌生殖,不论交配与否均能产卵繁殖,1 头雌虫能产卵 1 400~2 700 粒。褐盔蜡蚧天敌昆虫有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和寄生性天敌赖食蚧蚜小蜂、黄盾食蚧蚜小蜂、中华四节蚜小蜂、球蚧花角跳小蜂、长缘刷盾跳小蜂和纽绵蚧跳小蜂等寄生蜂。
3 防治方法
根据其发生规律,其安全防治综合技术如下:
(1)刮粗皮和清园。落叶后清除枯枝落叶,休眠季刮去主干粗皮,集中烧毁,可大幅度降低当年的虫口密度。
(2)涂抹。春季若虫向枝梢迁移前,在主干分杈处涂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 95%机油乳油 80 倍液。
(3)药剂喷施。抓住两个关键期进行药剂防治。第一时期在春季膨大期,天敌寄生蜂尚未出现前;第二时期在在 5 月下旬 6 月上旬若虫分泌蜡质介壳之前,向植物上喷洒蚧必治、吡虫啉、阿维菌素、菊酯类药剂等,喷施浓度为蚧必治 600~800倍液、吡虫啉 400 倍液、3∶2 蚧必治与阿维菌素复配剂、2.5%(质量分数,后同)功夫乳油、20%灭扫利乳油4 000~5 000 倍液+0.3%~0.5%柴油乳剂或 94%机油乳剂 50 倍液混用有很好的杀死作用。有实验表明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 000 倍液,虫口减退率可达 99.5%,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 500 倍液,虫口减退率为 4.4%,杀虫效果很好。
(4)利用保护天敌。注意保护黑缘红瓢虫、红点唇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瓢虫 6 月份后捕食率高达78%,可人工释放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以虫治虫。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