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5 00:12 作者:李先生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因为旱地培育秧苗的发展,恶苗病越来越严重,而且导致水稻大量减产。接下来就让小编将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恶苗病的症状、传播途径、病因及关于它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农民朋友。
1、水稻恶苗病的主要症状
水稻恶苗病又叫做徒长病、白秆病,其中水稻苗期很容易感染上,但他在水稻苗期到穗期都会发病,而恶苗病的显现高峰期在秧苗期、本田期和抽穗期。水稻恶苗病主要表现的症状是发病的秧苗看起来很瘦弱且呈淡黄色,比正常的秧苗高,到叶片却很窄。大部分病株移栽前即枯死,少数病株移栽后25天内枯死。枯死后掉落地面的秧苗会伴有浅红色霉菌。
2、水稻恶苗病传播途径
水稻恶苗病主要传染源是带菌的种子和病死的稻草。
3、病因分析
首先是高温为水稻恶苗病发生创造条件。其次水稻品种间感病差异较大,有些产量高、质量优的品种更容易感染恶苗病。再次是种子带菌率普遍偏高,随着机械化程度变高,用秸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的同时,也增加了病菌。而且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因为秧苗被种时,容易被机器弄伤,所以更容易感染病菌。最后浸种不当是发病主因,会有农民朋友前浸种时间不足就很快地播种水稻,这样很容易引发恶苗病。
4、病害防治
那么对于恶苗病有什么防治措施呢?因为恶苗病在发生之后基本没有办法防治,所以要提前做好综合防治,防患于未然。首先要选好无病的种子,做好种子的处理和消毒,而在消毒前也要在晴天晾晒两三天,因为种子的品种不同,所以浸种的药剂、时间、数量也有不同,这一点农民朋友要注意了;其次在栽培种子播种前,催芽时间不应该太长,以免植株受伤感染病菌;移栽时也尽量不要伤害秧苗的根部;插秧时避免高温天气,否则容易引起病菌的培养,增大恶苗病发几率;最后,要及时拔掉病株,以免传播感染,对于病株也要妥善处理,可以燃烧,但是也千万不要乱放在田间地头。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