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11:45 作者:李先生
青枯病是马铃薯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幼苗、成苗期都会发生。大田典型危害症状:叶片、分枝或植株出现急性萎蔫的情况,甚至植株仍然保持青绿色就枯死了。有时同一丛马铃薯,一株出现枯死,另一颗照常健康生长;在病情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会出现叶片变黄、干枯和植株矮化的症状。发病植株茎基部横切面的维管束变黄、变褐,茎的横切面会有乳白色黏稠物。感病块茎的芽眼变褐色或浅褐色,发病严重的会出现环状腐烂,块茎的横切面不用手挤压就会流出白色菌脓。
马铃薯青枯病发病条件和外界因素较多,主要还是温度、湿度和土壤影响较大
青枯病发生的温度因病菌菌系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一般最适合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7~37度,当温度低于10~15度时病菌不能存活;青枯病的病菌不耐干燥,在土壤干燥的环境中也不会存活,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发病较重;青枯病在黏性土、沙性土都有发生,其中偏酸性土壤利于发病;另外环境中存在感病的其它作物和感病杂草和土壤线虫时容易发生病害。
马铃薯青枯病侵染源较多,有带病的薯块,土壤和其它感病植物,甚至包括肥料。其中带病马铃薯是地区间传播的重要途径。
马铃薯青枯病的传染源危害的环境因素较复杂,建议从多方面防治入手,进行综合防治:(1)选用无病种薯,建立无病种薯繁殖体系,彻底切断种薯传染源。
(2)实行马铃薯和非寄主植物间的轮作,避免土壤对病菌的传播。
(3)采用小整薯播种,避免刀口传染。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调整播种时间,避开高温多雨发病高峰期。注意排水,防止灌溉水污染以及农具的污染。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