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04:30 作者:李先生
水稻是黟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病虫害是直接影响水稻高产稳产最主要障碍,抓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对于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增加一家一户的经济效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都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简况
在黟县水稻生产中会有许多种病虫害发生为害,估计不低于50种,但对水稻生产安全威胁最大的主要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象甲、稻蓟马、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黄化萎缩病等五虫四病,但特别突出的主要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三病三虫”。
1.1稻飞虱(灰、白、褐飞虱):通常我们所讲的以及病虫情报发出的是指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这两种飞虱都不能在本地越冬,最初虫源都必须是外地迁入虫源,属于迁飞性害虫。一般年份在5月初开始南方少量虫源迁入黟县,5 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迁入的虫源形成三(1)代虫量,经过三(1)代虫源在本地繁殖,加上6月下旬至7月初迁入虫源繁殖,共同形成四(2)代虫量,四(2)代本地残留虫源繁殖,加上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迁入虫量繁殖,又共同形成五(3)代虫量,五(3)代本地虫源繁殖,再加上部分外地迁入虫源繁殖,又形成六(4)代虫量。黟县7-8月份南方风暴出现的次数和降雨量的大小是决定稻飞虱发生轻与重的关键因素。正常年份,黟县主要以四(2)代(6 月下旬-7月初),五(3)代(7月中旬-8月上旬),六(4)代(8月下旬-9月上旬)发生为主,特别以7月中旬至8月上旬的五(3)代发生为害最重。在整个稻飞虱防治中一定要重点抓住7月中旬至8月上旬五(3)代的防治。另外灰飞虱不属于迁飞性害虫,能在本地过冬,九十年代末还是本地的主要害虫,八十年代后由于双季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该虫的发生为害逐年减轻成为次要害虫。最近二年该虫又有回升发生趋势,不仅直接为害水稻还能传播一种RSV的病毒,水稻染上这种病毒叫条纹叶枯病,玉米染上该病毒叫玉米粗缩病,水稻、玉米得了这种病以后,就象人得了癌症一样,无药可救。这种病主要就是防治灰飞虱的为害,其防治关键期—水稻秧苗期,玉米在三叶一心以前。
1.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相当于白、褐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初次虫源是外地迁入虫源,主要以四(2)代、五(3)代、六(4)代发生为害为主,尤以五(3)代危害最重,7月下旬至8月上旬黟县中稻正处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也正是五(3)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防治关键时期,如不重视防治就会造成稻叶白一白,产量减一百的说法。
1.3二代螟(俗称钻心虫):该虫一年在黟县发生三代,第一代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为害,为害中稻秧田和早栽中稻大田造成枯心团。第二代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造成枯孕穗和白穗。第三代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主要为害西瓜、蔬菜茬的迟熟中稻。
1.4纹枯病:纹枯病是黟县水稻生产上一种常见病害,在防治上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每年所造成的损失估计在10-30%左右。该病一般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发病高峰期,特别是高肥,生长浓绿,烤田不及时,长期深水灌溉的田块发病重,易引起水稻倒伏,简称猛棵。造成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严重时可导致“冒穿”倒伏,枯孕穗,一般减产10-2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
1.5稻瘟病(秧田期发病称苗瘟,大田发病称叶瘟,抽穗期发病称穗颈瘟):该病发生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气候条件、施肥水平和水浆管理等因素。2015年黟县稻瘟病大流行,给全县水稻生产带来严重损失,其原因就是6月底持续阴雨天气,温度适宜,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再加上不抗病品种面积种植面积大而导致。就目前气候条件人为还无法控制,但选择品种上我们一定要慎重,尤其病区特别重要,有很多经验介绍和资料报道,两系系列杂交组合对稻瘟病的抗性逐年降低。
1.6稻曲病:稻曲病是一种水稻后期谷粒病害,由稻曲病病菌在水稻穗部为害产生稻曲球,属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生该病后的稻谷, 不仅影响产量,降低品质,影响种子发芽率,而且稻曲病菌还可以产生一种致病色素,人、畜食用带病稻谷后,会引起致畸,严重影响人、畜身体健康,该病发生的轻重主要是品种的抗性和始穗期的气候条件,其次是施肥水平的高低。假如7月下旬至8月上旬持续出现阴雨天气,估计有偏重发生的可能,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2简述水稻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黟县中稻常见而且发生为害较重的病虫主要有:一是秧田期:一代二化螟,稻象甲,立枯病,黄化萎缩病,稻瘟病等;二是7月上、中旬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是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四是感病品种破口前的穗颈瘟,稻曲病及穗期的多种病害;五是8月中、下旬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补治。
由于黟县一季中稻生育期长,病虫发生种类多,假如再遇上不利的气候条件,各种病虫都有偏重发生的可能,我们在思想上一定要引起重视,但千万不要盲目用药,乱打农药。现提出总体防治要求:做到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
预防秧田期:突出做好一代二化螟,稻象甲,立枯病,黄化萎缩病,稻瘟病“二病三虫”的预防与防治工作。
一是做到播种前进行晒种,利用太阳的紫外线杀灭带菌种子,同时激活种子活性,提高发芽率和生长势。
二是浸种时一定要进行种子消毒,方法选用25%咪鲜胺(使百克)2毫升兑水10斤,浸5斤种,浸36小时不用洗直接催芽,或用清水浸种10-12小时然后用95%强氯精5克兑水10浸种5斤,浸12-15小时用清水洗净进行催芽。
三是秧苗长到二叶一心后注意立枯病,黄化萎缩病,稻象甲的防治。方法:每亩用25%烯酰吗啉60毫升或80%多菌灵100克加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兑水80斤放干田水进行喷雾。
四是移栽前5-7天,每亩用13%春雷三环唑100克加20%氯虫苯甲酰胺10毫升兑水80斤均匀喷雾预防稻瘟病,防治二化螟。
放宽分蘖期:移栽后要做到浅水勤灌促早发,栽后30天要及时烤田,做到时不等苗,苗不等时,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植株根系健壮生长,保护利用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对害虫的抑制作用,一般情况下,7月上旬之前不提倡使用化学农药。但特殊年份如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早发秧田二化螟末防治,稻象甲,稻叶瘟发生为害超过防治指标的田块除外。
保护成穗期:水稻进入孕穗分化至抽穗期,一般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期是多种病虫发生为害高峰期,也就是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另外水稻自身补偿能力最脆弱,一旦造成为害,其损失较重,千万不能忽视,总体要求防治二次。
第一次7月中、下旬,每亩用50%吡蚜酮20克或20%呋虫胺30毫升加10%阿维菌素100毫升加13%春雷三环唑100克加30%苯甲·丙环唑15毫升多种农药混合兑水120斤于早晨露水干后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等病虫害,如提早播种的田块处于破口期隔7天后再用13%春雷三环唑加30%苯甲·丙环唑15毫升兑水120斤均匀喷雾,防治穗颈瘟,稻曲病。
第二次8月上、中旬重点突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穗颈瘟,稻曲病的防治,药剂可用每亩20%呋虫胺30毫升加10%阿维菌素100毫升加13%春雷三环唑100克加30%苯甲·丙环唑15毫升多种农药混合兑水120斤于早晨露水干后均匀喷雾,防治适期掌握在破口期,防治时田间保持1.5寸左右的水层。假如8月下旬至9月上旬再遇南方强台风暴雨,还有大量的褐飞虱迁入,一定要密切注意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