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18:36 作者:李先生
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发性、气流性主要病害。
穗颈瘟症状:发生于主穗梗至第一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初形成褐色小点,放展后使穗颈部变褐,也会造成枯白穗;发病晚的造成秕谷。枝梗或穗轴受害造成小穗不实。
水稻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与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被阻断,从而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
水稻穗颈在始穗期最易感染稻瘟病,这是因为水稻始穗后叶鞘松弛,此时极易被病菌侵入,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病菌容易侵入,抽穗6天后穗颈部组织逐渐老健,抗病性增强,病菌不易侵入引起发病。
空气湿度高,种子携菌,老稻田地残留菌,都会导致病菌传播,穗颈瘟一旦发病后果不堪想像,减产是必然的,严重可能会血本无归!
穗颈瘟防大于治
防治水稻穗颈瘟,应掌握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过早或过迟用药防治效果差。
如果品种易感病或抽穗扬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在抽穗20%左右再用药一次,以巩固防治效果。
例如:三环唑为保护性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内吸性,能迅速被水稻各部位吸收发挥保护作用,持效期为7~10天。
在水稻破口前5~7天,结合防治稻曲病施用三环唑预防穗颈瘟效果不错。若在水稻破口前20天施用三环唑,用药时间过早,到水稻破口抽穗期药效基本没有了。
一般年份,在水稻破口前5-7天用药一次,就能对穗颈瘟有较好防效;但如果水稻抽穗扬花期阴雨天多,应在水稻抽穗20%左右增加一次用药,以提高防治效果。
上述田块如果水稻纹枯病发生较重,应先用戊唑醇、己唑醇、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井冈霉素等药防治纹枯病,等到水稻破口抽穗初期再用三环唑等药防治穗颈瘟。
穗颈瘟防治总结:
防治时期:着重在抽穗期进行保护,特别是在孕穗期(破口前5-7天)和抽穗20%左右是防治适期。
化学药剂:爱苗、三环唑、富士一号、春雷霉素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