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7 01:03 作者:李先生
一、西瓜炭疽病的大田症状
西瓜在生长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感病。在幼苗期植株感病表现为茎部缢缩,然后变为黑褐色,引起植株猝倒。叶片受害时,开始为圆形淡黄色水渍状小斑,然后变褐色,有小点和同心轮纹,病斑容易穿孔,外缘常有黄色晕圈,病斑色泽比较均匀,病斑上面有散生小黑点,最后扩大变黑,叶片枯萎凋亡。叶柄和蔓上呈长椭圆凹陷或梭形病斑,初为水浸状黄褐色,后变黑褐色,随着病痕的不断扩展,茎蔓逐渐死亡。当果柄染病时,幼果颜色深暗,逐渐萎缩致死。果实受害后,初为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然后扩大成圆形暗褐色,在表面产生凹陷,并出现有轮纹的病斑,当病害严重时,病斑连片,西瓜腐烂。
二、西瓜炭疽病的发生规律
西瓜炭疽病病菌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在病残体上或地里越冬,粘附在种子表面的菌丝体也能越冬。病菌也可在保护地温室、大棚内的旧架材上。来源主要是土壤中越冬寄主和种子,其中85%左右来源于土壤中寄主残余物,15%来源于种子。常年连作地土壤中病原菌较多,当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造成病害大暴发。另外,种子带菌也是引起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育苗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处理,避免造成苗期染病。当气温在24~28 ℃时,空气相对湿度较高,这样的环境利于炭疽病的发生,当空气相对湿度在87%~95%的条件下,西瓜炭疽病病菌潜育期只有3 d,当湿度低于54%时,该病就不能发生。
三、西瓜炭疽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1、农艺措施
(1) 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选育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基础,一些易感病品种容易导致炭疽病大规模的发生。庆发八号、庆发12号、庆农五号、耐湿王8802、华蜜八号、抗病早冠状、华蜜十号、郑抗七号、绿宝金花王、特大郑抗三号等品种具有较强的耐湿和抗炭疽病能力。
(2)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应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用50~55 ℃的温水将种子浸泡20~30 min或者用4%甲醛100倍液浸种30 min,将种子表面带的病菌杀死,清水洗净后得到无菌种子,再催芽播种。
(3)加强田间管理,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及时将园中的杂草、病株清除,保持瓜园清洁。控制好温湿度,因在高温、多雨、高湿的环境下极易发生炭疽病。当气温为28 ℃时,西瓜炭疽病病菌萌发最快,当温度达到或超过28 ℃时,病势受到一定的抑制。因此,在酷热的盛夏此病发生的不多。棚内湿度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因素,湿度与其潜伏期成反比,湿度越低,潜伏期越长,病害越轻;反之病害越严重。当湿度低于54%时基本不发病,而湿度处于87%~95%的高湿环境下,病菌只有3 d的潜伏期,当空气相对湿度超过95%时发病最严重。
(4)加强肥水管理。施入充足的基肥,基肥应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促使植株长势健壮,具有很强的抗病力。灌水根据天气情况而定,避免大水漫灌,灌水应适当,灌溉太多水反倒加重病害的发生,不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可以适当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5)加强土壤管理,进行合理选地与轮作。土质的好坏也是引发西瓜炭疽病的原因之一。常年只种西瓜的连作地,过多地施用氮肥,造成土壤酸性偏大,灌水过多,排水不及时,通风效果不好,或者种植密度过大,茎叶郁闭,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长势不健壮等都可导致炭疽病的严重发生。因此,要加强土壤土质管理,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合理选地与轮作,实行与非瓜类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将越冬毒源消除掉。
2、化学防治
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当病害发生时,可以适当喷洒化学农药以控制病害的继续扩大。在选择化学农药防治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应交替、轮换使用不同的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农药进行防治。在发病初期及时喷药,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可选用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800倍液,或20%施宝灵3 000倍液,或15%粉锈灵1 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或60%百菌通500倍液。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3~4次,轮流交替用药,以全面控制病菌的萌发。
3、生物防治
虽然化学农药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抑制西瓜炭疽病病菌的大量萌发,但是其对环境及产品具有较大污染,且具有很强的残留性,对产品造成巨大的污染,不适合广泛使用。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一种既安全又经济的防治方法。近些年来,生物防治成了研究热点,但真正用于生产上且防效很好的生物农药不多。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