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夜蛾属于夜蛾科,是叶忝菜上重要害虫,中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一、分布与为害
寄生主要有叶忝菜、甜菜、菠菜、甘蓝、白菜、大豆、胡麻等作物。为害特点,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造成叶片残缺,污染虫粪,不堪食用。
二、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mm-19mm,翅展34mm-40mm,体及前翅淡赤褐色或黄褐色。各斑明显,各线黄白色,亚外缘线白色并有明显“W”纹;后翅浅黄色,近外缘有较宽的暗色带。
卵长0.56-0.7mm,扁圆形,底部较平,表面有纵横隆起线。
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8-35mm,体色变化较大,多皱纹,背线、亚背线黄白色,气门黑色,气门下线为黄白色宽带,各体节近亚背线处有黑色短纹。
蛹长13-14mm,腹部5-7节背面具刻点,中部较密集,体末端生臀刺2根,围有6根短刺。
三、发生规律
在内蒙西部1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代成虫一般4月中、下旬出现,5月上、中旬盛发,5月中、下旬为幼虫孵化盛期。2代卵6月中、下旬出现,2代幼虫6月下旬至7月发生,3代幼虫7月下旬至8月初出现,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危害甜菜很严重。成虫白天潜伏,晚间10时左右活动最盛,有趋光性和趋化性,卵多散产于甜菜、灰菜叶正面或背面,也产于白菜、甘蓝叶片上,卵期5天-16天;幼虫有吐丝假死性,白天潜伏、夜晚危害,幼虫4龄,幼虫期约17天-32天,老熟后入土化蛹。
四、防治方法
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秋末初冬耕翻甜菜地可消灭部分越冬蛹;春季3-4月除草,消灭杂草上的初龄幼虫。
(2)诱杀成虫。根据成虫对黑光灯和蜜诱剂强烈趋性,可以利用高压汞灯和糖醋液进行诱杀。
(3)2.5%功夫2000-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2500-3000倍液(高粱慎用)等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喷雾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