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茎腐病的识别及防治

2025-03-12 04:04 作者:李先生  

一、种类

1、真菌型茎腐病

症状:在玉米灌浆期开始根系发病,乳熟后期至蜡熟期为发病高峰期。从始见青枯病叶到全株枯萎,一般5~7天。发病快的仅需1~3天,长的可持续15天以上。常因突然成片萎蔫死亡,枯死植株呈青绿色,故称青枯病。先从根部受害,最初病菌在毛根上产生水渍状淡褐色病变,逐渐扩大至次生根,直到整个根系呈褐色腐烂,最后粗细根变成空心。根的皮层易剥离,松脱,须根和根毛减少,整个根部易拔出。逐渐向茎基部扩展蔓延,茎基部1~2节处开始出现水渍状梭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随后很快变软下陷,内部空松,一掐即瘪,手感明显。节间变淡褐色,果穗苞叶青干,穗柄柔韧,果穗下垂,不易掰离,穗轴柔软,子粒干瘪,脱粒困难。

2、细菌型茎腐病

症状:主要危害中部叶茎和叶鞘,玉米10片叶时,叶梢上出现水渍状腐烂,病组织开始软化,散发出臭味。叶鞘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边缘浅红褐色,病健组织交界处水渍状尤为明显。湿度大时,病斑向上下迅速扩展,严重时植株常在发病后3-4天后病部以上倒折,溢出黄褐色腐臭菌液。病菌存于土壤中病残体上,自植株的气孔或伤口侵入。高温高湿,害虫为害造成伤口时发病严重。

以上两种病常混合发生,区分关键是看病组织是否有腐臭的菌液,如有,则为细菌型茎腐病;否则,为真菌型茎腐病。

二、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利于发病;均温30℃左右,相对湿度高于70%即可发病;均温34℃,相对湿度80%扩展迅速。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施用氮肥过多,伤口多发病重。轮作,高畦栽培,排水良好及氮、磷、钾肥比例适当地块植株健壮,发病率低。

三、防治办法

面对玉米茎腐病害我们应采取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重点施药保护等综合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使用包衣种子并加强田间管理。

2、轮作。实行玉米与其它非寄主作物轮作,防止土壤病原菌积累。发病重的地块可与水稻、马铃薯、蔬菜作物实行2~3年轮作。

3、合理施肥。玉米拔节期或孕穗期增施钾肥或磷氮肥配合使用。缺钾地块,一般亩施氯化钾7.5~10公斤,或三元复合肥每亩25~30公斤。在栽培因素中,氮、磷、钾合理施用能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性,尤其是氯化钾能减轻茎腐病的发生。

4、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和良好的土壤透气性可减轻或延缓发病。茎腐病发生及时摘除茎部最低处2~3片叶子,清除病株、老叶,集中烧毁。

5、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在抽雄期及时将发病株拔除。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发病株,集中烧毁或结合深翻土地而深埋。

6、加强栽培管理。开好排水沟,降低**水位,雨季及时排水,达到雨停无积水;分期培土,及时中耕松土,避免各种损伤。

7、及时除虫。防治好蚜虫、灰飞虱、玉米螟及**害虫,杜绝虫害传毒、传菌途径,防止病菌从虫害伤口进入而危害植株。

8、茎基发病可及时将茎基部四周的培土扒开,降低湿度,减少侵染,待发病盛期过后再将士培好。并及时拔除重病株,烧毁或深埋,避免传播。

9、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30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发病中期用98%恶霉灵2000~3000倍灌根。

地上部分同时进行喷雾,每7天用药1次,喷雾时,每15公斤水可加入38%恶霜嘧铜菌酯50ml。病情严重时,为了见效更快,在灌根或喷雾时,可添加一些化学药剂,如:恶霜嘧铜菌酯50ml+ 恶霉灵15克或甲霜灵·锰锌25g或20%叶枯唑20g。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及防控措施 下一篇:玉米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