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葡萄黑痘病最简单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2025-03-06 04:41 作者:李先生  

葡萄黑痘病又名疮痂病,俗称“鸟眼病”,是我国葡萄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葡萄产区均有分布,我国的东北地区、黄河、长江流域及海南、台湾等地区都有分布。在春、夏两季多雨潮湿的地区,发病较重,常常造成巨大的损失。

【主要症状】

叶片: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周围有淡典色的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4毫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呈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叶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叶脉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叶片发病初期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叶脉:病斑呈梭形,凹陷,灰色或灰褐色,连边缘暗褐色。叶脉被害后,由于组织干枯,常使叶片扭曲,皱缩。

叶脉发病症状

穗轴:发病使全穗或部分小穗发育不良,甚至枯死。果梗患病要使果实干枯脱落或僵化。

新梢、叶柄、果柄、卷须:感病后最初产生圆形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灰黑色,中部凹陷成干裂的溃疡斑,发病严重的最后干枯或枯死。

茎秆发病症状

嫩稍发病症状

果实发病,初期果面出现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边紫褐色,中心灰白色,稍凹陷,很像鸟眼,所以有人称为“鸟眼病”。在病斑上面有微细的小黑点,即是分生孢子盘。受害果实生长缓慢,绿色,质硬味酸有时龟裂,失去食用价值。

幼果初期症状

中期症状

后期症状

【病原特征】

葡萄黑痘病病原菌为葡萄痂囊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痂囊腔菌属,无性阶段为葡萄痂圆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痂圆孢菌属。病菌的无性阶段致病。病菌在病斑的表面形成分生孢子盘,半埋生于寄生组织内。分生孢子盘含短小、椭圆形、密集的分生孢子梗。顶部生有细小、卵形、透明的分生孢子,大小4.8~11.6微米×2.2~2.7微米,具有胶粘胞壁和1~2个亮油球。在水上分生孢子产生芽管,迅速固定在基物上,秋天不再形成分生孢子盘,但在新梢病部边缘形成菌块即菌核,这是病菌主要越冬结构。春天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在子座梨形子囊腔内形成 ,尺度为80~800微米×11~23微米,内含8个黑褐色、四胞的子囊孢子,尺度为15~16微米×4~4.5微米。子囊孢子在温度2~32℃萌发,侵染组织后生成病斑,并形成分生孢子,这就是病菌的无性阶段。

【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丝体在被害病叶、病果、病蔓中越冬。 越冬的病菌组织在翌年4~5月,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萌芽后长出芽管,直接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随后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侵入后,菌丝主要在表皮下蔓延。以后在病部形成分生孢子盘,突破表皮,在湿度大的情况下,不断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和昆虫等传播,对葡萄幼嫩的绿色组织进行重复侵染,温湿条件适合时,6~8天便发病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引起多次再侵染。病害的潜育期为6~12天。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中旬至7 月上旬进入发病盛期,果实着色后,果穗不再被侵染,但仍可为害嫩梢。病菌远距离的传播则依靠带病的枝蔓。

【发病原因】

(1)气候因素:黑痘病的流行和降雨、大气湿度及植株幼嫩情况有密切关系,尤以春季及初夏(4~6月)雨水多少的关系最大。多雨高湿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形成、传播和萌发侵入;同时,多雨、高湿,又造成寄主幼嫩组织的迅速成长,因此病害发生严重。

(2)田间管理: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偏施氮肥等,都会导致病害发生。特别是对冬季果园卫生工作不重视,园内遗留大量的病残体,则为病菌越冬和第二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3)果园低洼,排水不良,管理粗放,枝叶郁闭,通风透光差,偏施氮肥引起徒长,成熟期延迟,易发病。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1)选择抗性品种。不同品种对葡萄黑痘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定植前,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当地种植条件的抗性品种

(2)苗木消毒:葡萄黑痘病远距离传播主要是通过苗木。因此,对苗木、插条要进行严格检查,对有带菌嫌疑的苗木插条,必须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浸条和苗木,进行消毒预防。

(3)搞好冬春彻底清园工作:由于黑痘病的初侵染主要来自病残体上越冬的菌丝体,因此冬季修剪时,剪除病枝梢及残存的病果,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烂果等,集中深埋或烧毁。

(4)夏秋季定期修剪:结合夏秋季修剪,及时绑蔓,去除副梢、卷须和过密的叶片,避免架面过于郁闭,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适当疏花疏果,控制果实负载量。果穗及时套袋,隔离病菌,进行幼果保护。

(5)合理施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造成葡萄贪青旺长,要氮、磷、钾肥均衡施用,提升抗病抗逆能力。生长期叶面适时追施磷钾肥,能加快幼嫩组织老熟,提高抗病性,降低患病风险。

(6)加强田间管理:采用滴灌,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控制负载量 地势低洼的葡萄园,雨后要及时在四周及行间开沟排水,减少病害侵染。

2、药剂防治

(1)在早春葡萄芽鳞片膨大时,喷1次3~5度石硫合剂加0.3%五氯酚钠效果较好。或单喷3~5度石硫合剂,消灭越冬病原菌,并兼治锈壁虱、介壳虫等。

(2)葡萄在开花前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时要经常检查病情,发现问题及时防治。当葡萄嫩梢长到3~5片叶时,每隔10天左右喷次波尔多液(1∶0.5~0.7∶200~240),或80%乙蒜素乳油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悬浮剂1500倍液,50%异菌脲悬浮剂1500倍液,20%多菌灵·异菌脲悬浮剂10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8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86.2%氢**铜悬浮剂1000~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药剂喷施。上述药剂,要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3)葡萄开花期及幼果生长期,此时温度上升快,经常有降雨,葡萄处于迅速生长期,幼嫩组织多,是黑痘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落花后,要注意喷药防治,可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20%苯醚甲环唑3000倍液、40%氟硅唑乳油8000倍液、80%戊唑醇乳油6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4)在病害发生严重时,可选用下列药剂进行防治:40%氟硅唑乳油5000~100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噻菌灵可湿胜粉剂1000~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800~10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800~1250倍液;32.5%代森锰锌·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65%苯甲·嘧菌酯SC(传奇)4000倍液;25%戊唑醇水乳剂1000~2000倍液等药剂轮换使用,能够迅速抑制病菌生长,对葡萄黑痘病的发生效果明显。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多效唑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葡萄打什么药不落果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