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5 07:30 作者:李先生
桃小食心虫简称桃小,俗称钻心虫,是桃树、梨树、苹果、山楂、海棠等果树上的主要害虫,一旦防治不力,就会造成大量果实被害,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尽管果农朋友每年都进行了喷药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如何防治才能彻底控制该虫的危害呢?
为害的特点
桃小食心虫以幼虫危害为主,主要危害果实,果实被害后,在果实表面出现有针尖大小蛀孔,并从蛀孔向外流出泪珠状的液体,液体干燥后呈白色蜡状物。幼虫在果实内不蛀食,形成弯弯曲曲的虫道,并在虫道内留下大量“豆沙馅状的虫粪,幼果被害,果实发育成凹凸不平的畸形果,俗称“猴头果”;近成熟的果实被害后,果形变化不大,但容易脱落。幼虫老熟后自果内爬出,在果实表面留一个圆形的脱果孔。
发生规律
桃小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果树根际周围1米范围内的土壤内结茧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幼虫开始出土,5月下旬成虫羽化即可交配,3天后即可产卵,成虫将卵产在将卵产在果实的萼洼、梗洼或叶片上。卵孵化后。初孵幼虫咬破果皮进入果内,蛀食果肉约20多天后,再由内向外咬一较大的孔脱出果外落地化蛹。第1代幼虫的脱果期为7月中旬,脱果较早的一部分幼虫在地面做夏茧化蛹,羽化为成虫后继续发生第2代;脱果晚的幼虫则潜入土中做冬茧滞育越冬。桃小食心虫成虫昼伏夜出,无明显的趋光性和趋化性,但雄蛾对性信息素有极强的趋性。
防治方法
(1)性诱剂防治:桃小食心虫成虫对性信息素有极强的趋性,可在成虫发生初期,利用装有性信息素的迷向丝进行迷惑成虫,使雄虫找不到雌虫,无法完成交配,导致田间种**配和繁育率降低,可大大降低幼虫的发生程度。据试验,在发生不严重的年份,不需要喷药,就可有效控制桃小食心虫的危害。
(2)药剂防治:在做好性诱剂诱杀的前提下,对于个别幼虫,可在幼虫发生初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均匀喷雾,重点喷施幼果,即可有效控制幼虫钻蛀果实。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