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棉花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2025-03-05 06:00 作者:李先生  

棉花出苗后即可感染枯萎病,蕾期达到发病高峰,严重时造成大片死苗对棉花生产带来严重不利。因生育阶段和气候条件不同,棉花枯萎病田间表现如下几种不同的症状类型。

一、枯萎病的主要类型

1、黄色网纹型:病苗子叶或真叶的叶脉局部或全部褪色变绿,叶肉仍保持一定的绿色,使叶片呈黄色网状,最后干枯脱落。成株期也偶尔出现。

2、黄化型:病株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随后逐渐变褐枯死或脱落,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现。

3、紫红型:叶片变紫色或呈紫红色斑块,也后逐渐萎焉、枯死、脱落,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现。

4、凋萎型:叶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叶片全部或先从一边自下而上萎焉下垂,不久全株凋萎死亡。

5、矮缩型:早期发生的病株若病程进展比较缓慢,则表现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顶叶常发生皱缩、畸形,一般并不枯死。矮缩型病株也是成株期常见的病症之一。

二、传播途径

种子带菌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事操作有关,如耕地、灌水、大风及施用未经腐熟的土杂肥或未经热榨处理的带菌棉籽饼等,都可造成病害近距离传播。

三、发病条件

枯萎病发生与地温和雨量有关,当土层10厘米地温达20°C左右开始发病,在地温25-30°C(棉花蕾期),出现的一个发病高峰,夏季地温达到33-35°C时,病情停止发展。秋季当土壤温度下降到25°C左右时,病情又回升,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

四、病害防治

棉花枯萎病属系统侵染管束病害,至今尚缺乏有效药剂,一旦发生,难于根治。必须采取种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1、轮作倒茬:重病丘快实行稻棉水旱轮作以及种植绿肥,对减轻病害有明显的作用。

2、加强栽培管理:及时定苗,拔除病苗,适期中耕培土。在病田定苗、整枝时及时将病株清除,田外深埋,施用热榨处理的棉饼和无菌土杂肥;蕾期中耕培土,均具有减轻病的作用。

3、合理施肥:增施钾肥有机肥,提高棉花素质,增强其抗病能力;中后期浅中耕或不中耕,达到少伤根,减轻病菌侵入渠道,改施尿素为碳铵,适当控制病菌繁殖。

4、化学防治:用枯草芽孢杆菌或菌肥近几年试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需要在本地试验菌种的适应性,否则菌种难存活,防效差。推广菌肥,一定要有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过程。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柑橘砂皮病病原菌 下一篇:四季常青草坪有哪些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