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警惕早季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危害

2025-03-05 01:52 作者:李先生  

  去年,我县晚季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在部分乡镇局部大田突发危害,我县晚稻在文峰镇、安厚镇、大溪镇等地都有不同程度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发生为害程度不一,发生轻的零星出现了病害,如文峰镇文美村,部分田块零星发生,出现矮化部分病株2-3%左右;而安厚镇部分田块发病率较为严重,发病率达18-30%,严重的田块达50%以上。今年冬季温度高,越冬的稻飞虱虫量比往年大,应警惕早季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生与危害,特别是早稻秧田期与大田分蘖期,要加强对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的防治,避免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突发危害。  1、症状:病叶症状表现为两种类型:  白点型:在叶片上或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

扭曲型:在光照不足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状缺刻,色泽淡黄。

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症状因染病时期不同而异。秧苗期:病株严重矮缩丛生,重病株早枯死亡。分蘖期:初感的稻株明显矮缩,不抽穗或仅抽包颈穗。拔节期:矮缩不明显,能抽穗,但穗小、不实粒多、粒轻。共同特征:病稻株叶色深绿,叶片中下部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节部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杆表面有乳白色大小约1-2mm的瘤状突出,呈蜡点状纵向排列成条,前期乳白色,后期褐黑色;病瘤产生节位因感病时期而异,越早患病,产生的节位越低。患病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呈黄褐色。  2、南方黑条矮缩病的发病规律    病毒初侵染主要为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研究结果表明,南方黑条矮缩病在植株之间不相互传毒,白背飞虱不经卵传毒);病毒主要在小麦、禾本科杂草病株上越冬,田间病毒通过玉米(杂草)、早稻-中稻-晚稻-小麦(杂草)的途径完成侵染循环。以迁飞性害虫白背飞虱为高效传毒介体(介体一经染毒,终身带毒,但不经卵传毒)。白背飞虱在病株上为害,立即就会染上病毒,当带毒的飞虱转到健株为害时,就把病毒传给了健株,健株一旦感染病毒,病毒就会为害水稻生长点,水稻立即停止生长。  水稻整个生育期均可被侵染,苗龄越小越易感病,潜伏期越短;感病越早,发病越重,产量损失越大。分蘖前期感染发病后基本绝收,拔节期和孕穗期发病产量损失在30~50%。秧苗感病后病毒潜伏期15天,分蘖末期为30天,不同品种间对该病的抵抗力不同,一般来说常规稻比杂交稻抗病。该病一旦在水稻上发生,通常减产20%以上,重病田达50%以上,甚至基本失收。

3、防治措施  要采取"灭虫媒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防控策略,其中秧田防治最重要,减少毒苗下田和大田前期分蘖防治最关健。对已发病的稻株,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药剂和挽救措施。主要措施为:  1,选用抗(耐)病品种。药剂拌种:用噻虫嗪吡虫啉在催芽露白拌种后播种,减轻稻飞虱在秧田前期的传毒。  2,要连片收割插秧。防止稻飞虱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期品种上传毒。早稻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  3,加强管理,促进稻苗早发,提高抗病能力。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压低越冬虫源。  4,治虫防病。大田秧田播种及时防治在秧田繁殖的第一代若虫,并要抓住白背飞虱迁入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的高峰期,把虫源消灭在传毒之前。主治白背飞虱,预防配方:25%蚍虫林、80%烯啶·吡蚜酮、20%呋虫胺、70%烯啶·呋虫胺等。  5,加强田间检查,及时拔除病(秧)株。秧田应杜绝病苗下田,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当大田发现明显矮化病株,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深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苗或将储备秧苗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中。发病初期可混加抗病毒制剂宁南霉素、病毒A等加入叶面肥杀虫剂混合喷施,或喷施病毒A800倍液+植物细胞分裂素600倍液,对水稻病毒病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豌豆尖种植技术 下一篇:甜瓜可以上供吗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