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4 11:30 作者:李先生
其实针对病害而言,无论是白粉病还是其他病害来说,最好的措施应该是:无病早防,见病早治!无病早防,防的是病害的发病条件。
白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最全的防治药剂在这里,一定要收藏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温度,10~30℃范围内都可以萌发,以20~25℃最适宜。
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较低,寿命很短,在26℃左右只能存活9h,30℃以上、-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
空气湿度在25%到85%都可以存活,最适宜繁殖的空气相对湿度是35%-45%。
温室、大棚内较易使白粉病菌获得温度、湿度的最适要求。因此,温室、大棚的白粉病发生较重。
施肥不足、管理粗放、土壤缺水、不及时灌水、植株生育差、抗病性降低等致使发病较重;
浇水过多、氮肥过量、植株徒长、田间通风不良、湿度增高等也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植株栽培过密、光照不足、在隐蔽的散射光和弱光下,白粉病菌繁殖快,强光照下繁殖慢些。
白粉病病菌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
白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最全的防治药剂在这里,一定要收藏
1.在定植前按每亩用硫磺粉1.8公或者45%百菌清烟剂1.8kg,加锯末或其他助燃剂点燃熏蒸,密闭熏闷一昼夜,可杀死白粉菌,隔3天再熏闷一次,然后播种或定植。在生长期间,硫磺粉可减量一半,时间减为**即可,隔5~7天再熏闪一次,效果良好。
2.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切忌过密,植株生长过密时可适当整枝打叉,以保持田间通风透光。
3.棚室栽培应注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保持适宜的温度。浇水宜在晴天上午进行,做到阴天不浇水,晴天多通风。露地栽培的应着重抓好适时追肥和喷施叶面营养剂,以防植株徒长或早衰,增强植株抗性。
4.白天室内温度要维持在30℃以上,夜晚尽量使室内温度降至作物适宜温度的下限;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内湿度,以高温低湿和低温低湿抑制分生孢子萌发,减少发病。
5.药剂预防,定期或不定期喷施白粉病保护剂,建议喷施醚菌酯+百菌清750倍,就可以了,12天—15天喷施一次,就能够延缓白粉病的发生,或者说提前预防白粉病的发生。
白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最全的防治药剂在这里,一定要收藏
1.发现病株或病叶及时摘除带出大棚,防止病毒侵染其他的植株。
2.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萌发不利。先用清水把白粉冲掉,然后再打一遍药。
3.防治白粉病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田间的湿度,一定要控制湿度,干湿交替不要太频繁,也就是说进入坐瓜期的时候,浇水的次数一定要多,保持土壤湿润。也能够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4.利用白粉病防治药剂在白粉病发病初期进行治疗,主要打白粉病治疗药剂。然而发病初期菜农很容易忽视,病重才用药治疗,防治上不够彻底。
白粉病用什么农药最好?最全的防治药剂在这里,一定要收藏
白粉病治疗建议醚菌酯、乙嘧酚、乙嘧酚磺酸酯、肟菌酯选择一个,交替使用。
这些产品安全性高,效果好,成本高点,预防的时候可以减少用量。喷雾要打遍打透。
也可以用三唑类农药治疗如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氟菌唑、戊唑醇、己唑醇等等,这些产品成本低,但是注意用量多了,使用次数多了,累积会抑制生长、烧花、出现畸形果、叶片发硬(开花结果后不建议使用)。
提示一下: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治疗白粉病效果不好,预防可以。
如果是大棚要控制湿度,阴雨天使用烟雾剂控制病情发展:一定要慎用十三吗啉,烯唑醇,氟环唑,三唑酮粉锈宁等等。
切记!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