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01 05:39 作者:李先生
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此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谷粒。该病不仅对产量造成损失,而且还会降低稻米品质。
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
发病时期:稻曲病主要在抽穗扬花期发生。
气候:中、晚稻抽穗扬花期如遇持续阴雨天气,将有利于病菌的侵染与繁殖,病害发生重。
地域:田间湿度大,露水重的情况下发生较重。因此,丘陵山区危害往往更严重。
施肥:施用氮肥过量、过迟,叶片宽大披垂,田间郁蔽,通风透光性差,容易发病且发病程度加重。
品种:水稻品种间发病有差异,一般着粒密度大的品种发病较重,着粒稀的品种,通常发病较轻。杂交稻因其生长旺盛,开花时颖壳张开时间稍长,有利于病菌入侵,发生程度相对重些。
密度:水稻种植密度大的地块,发生稻曲病的几率也会大增。
从天气预报看,长江中下游8月下旬后半段,将有一次持续降雨过程,此时正值一季晚稻孕穗至抽穗、双晚孕穗阶段,极易引起稻曲病发生。
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加强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水稻不同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性不同,根据各地的情况选择种植抗性强的品种。如C两优018。
2、种子消毒。?稻曲病可通过种子传播,应尽量不用已染病的稻种。浸种时用2000-3000倍咪鲜胺浸种消毒10-12小时。
3、加强田间水肥管理。要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生长稳健,增强抗性;尤其要避免氮肥施用过量、过迟,以免贪青晚熟,孕穗后期注意田间管水,宜浅水勤,以免田间湿度过大,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与入侵。
4、药剂防治
稻曲病以预防为主,最佳用药时期是孕穗末期,也就是破口抽穗前约一星期(5-7天)的时间,此时叶枕平。然后在抽穗约50%时再喷施一次。喷细雾。
防治药剂如下,亩用下列药剂对水30公斤喷雾。
30%爱苗(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毫升;
或24%腈苯唑悬浮剂15~20毫升;
或25%戊唑醇25毫升;
或30% 戊唑·多菌灵悬浮剂60~70毫升;
或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
注意:用药后3~4小时内如遇雨请及时补喷。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