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氮肥施用技术传统氮肥的施用一般分为两次,第一次为小麦播种前随耕地将一部分氮肥翻耕于地下称为底肥;第二次为结合春季浇水进行的春季追肥。底肥一般占60%-70%,追肥占30%-40%。
二、氮肥后移施用技术将追施氮肥时间适当向后推迟,一般后移至拔节期(4月中旬),土壤肥力高的地片若种植的是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以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同时要将氮素化肥做底肥的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可减至30%—50%,追肥比例为50%—70%。
三、氮肥后移技术适用范围氮肥后移技术是小麦一整套高产栽培技术中的一项,在农业生产中,每一项高产栽培技术都是一整套技术,氮肥后移技术也不例外。首先此项技术必须有较高的土壤肥力和良好的肥水条件为基础,在肥力较高的麦田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亩产350公斤以上),对小麦品种也有一定要求,比较适用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而对于晚茬弱苗,群体不足的麦田不宜采用。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还应采用一整套与氮肥后移技术相适应的高产栽培技术来有效发挥氮肥后移技术的增产作用。采用氮肥后移技术时还要根据当地气温,天气情况,还有苗情、墒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掌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四、氮肥后移增产原理小麦从播种、出苗到返青、起身期这段时间大约占小麦整个生育期的2/3,而这段时期小麦总的生长量不足小麦生育期内总生长量的1/10,大量氮肥重施在小麦生育前期,造成麦田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多,致使小麦到生育中期就田间郁蔽,麦田透光性较差,下部叶片不能有效利用太阳光能,造成早衰,大大增加了小麦后期倒伏的危险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而氮肥后移技术是将施用氮肥的时期和施用量重点放在了小麦生育中后期,由于此时小麦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需肥量大,因此对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并且可以有效的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塑造旗叶和倒二叶坚挺的株型,使单位土地面积容纳较多穗数;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能够促进根系下扎,增加土壤深层根系数量和后期根系活力,有利于延缓衰老,延长光合产物向籽粒转移的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品质,增加产量。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