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23:53 作者:李先生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虫情监测,防止由于人为疏忽造成病虫害蔓延。
一、棉蓟马防治
棉花出苗现行后至四片真叶前,选择高效低毒吡虫啉、啶虫脒或阿维菌素药剂进行一次普遍施药,防治蓟马为害造成多头或无头棉。由于棉蓟马有昼伏夜出习性,建议防治时间为下午7点以后即傍晚时进行。
二、棉蚜防治
采取点片发生、点片防治的策略,严禁大面积喷施化学农药,提倡保益控害,尽量利用天敌加以控制。防治时一定要掌握全年棉蚜的发生发展规律,切不可盲目。
三、棉铃虫防治
抓好秋翻冬灌、铲埂除蛹,压低越冬虫源。播种时种植好诱集带并加强诱集带管理,及时对诱集带上的虫卵进行药剂处理,集中消灭虫源;布置和管理好各类杀虫灯,尽可能扩大防治范围,提高杀虫效率。大田内达到防治指标的及时采用生物制剂或化学农药进行防控。要充分利用田间测报手段,掌握棉铃虫各代发生规律,施药在棉铃虫幼龄或卵期,准确防治。
四、棉叶螨防治
早春4月下旬至5月中旬,调查棉田四周寄主杂草的有螨株率,当有螨株率达到35%以上,及时用专性杀螨剂药剂封锁防治。在5月上旬以后,及时调查棉田内的棉叶螨中心株情况,及时采用药剂处理控制点片虫源,防止大面积扩散蔓延,用药时注意不同农药的交替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影响防治效果。
五、棉盲蝽防治
应在棉花现蕾前,根据田间棉叶危害情况或若虫虫口数量,及时开展防治。打药及调查时间宜选在盲蝽成虫活跃的早晨和傍晚时进行。
六、病害防治
棉花出苗后低温高湿易使棉苗感染立枯病,可通过采用包衣种子或对未包衣种子进行药剂拌种防治。如遇播种后低温天气,应及时中耕,提高地温或散湿处理,以减轻棉花烂根病的发生;枯黄萎病以预防为主,要防止带病种子进入无病区,已带病地块要选用抗病性较强品种,尽可能减轻病害降低损失。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