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茎枯病又称黄叶茎枯病或凋枯病,是棉花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普遍发生,遇干旱年份,其危害程度及造成的损失超过其他棉花病害。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有红叶和黄叶两种类型。发病过程为蕾期初发,花期普发,铃期盛发,吐絮期成片死株。其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病叶自上而下,从外向内发展。开始时叶片边缘稍带黄色,叶肉组织褪绿,叶色由黄变成紫红,叶质增厚、皱缩、发脆,捏在手中喳喳作响。严重时,叶片基部变软,失水干缩,叶片萎蔫。叶片枯落时,茎杆顶部成干焦状,蕾铃大量脱落,能结少数小铃,但不能正常成熟。主根短而细,颜色深褐,尖端变黑腐烂。茎部剖开,维管束不变色。病株后期可整株枯死变成光秆。
防治方法:该病是生理病害,在棉花旺盛生长、生殖阶段,因肥水供应不足,容易造成生理上的早衰;而棉株根系发育不良,造成植株地上、地下部份失衡。这些都是红叶茎枯病的发病诱因,其中土壤缺钾、棉株钾素营养不良是引起红叶茎枯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产上应采用平整深翻棉田,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为棉株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肥水和优良的土壤条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播种前对缺钾的棉田增施钾肥。对诊断缺钾的棉田可在生长期间叶面喷施1%~2%氯化钾,或硫酸钾溶液,也可用0.3%~0.5%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同时要做好棉田的抗旱和排渍工作,防止土壤过干过湿。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