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6 17:28 作者:李先生
一、播前准备
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的地块,前茬是玉米、小麦、豆类等茬口为好,忌重茬迎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2.整地。秋季或春季进行深翻,深度25—30厘米,翻后随时耙耢,在播种前要进行汇地。 3.选种。选择适应性强、抗病、优质高产品种。
二、种薯处理 播种前15—20天将种薯从窖取出,放置在10—15℃室内催芽,当幼芽长到0.5厘米时放在阳光处晒2—3天,然后将种薯从顶端自上而下纵切成30—50克带1—2个芽眼的薯块,及时用滑石粉与甲霜灵(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混合拌种(100公斤滑石粉加1公斤甲霜灵拌10000公斤种薯),最好是随切随播,一般亩用量130—150公斤。
三、适时播种 做到适期播种,当土壤10厘米地温稳定在8℃左右时,既可播种。一般在4月下旬—5月上旬播完。
四、合理施肥 结合深翻一次性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1500—2500公斤,播种时亩一次性深施测土配方专用肥50公斤,施肥时严防种肥接触,避免烧种。
五、合理密度 1.条播。采用大行距、缩小株距播种方法,行距70—80厘米,株距25—30厘米,亩保苗3300—3500株。 2.覆膜。采用大小垄种植,大行距80—90厘米,小行距30-35厘米,株距30厘米,亩保苗3500-4000株。
六、播种方式 1.地膜覆盖。采用机械覆膜,覆膜前进行土壤处理和化学除草,选用90厘米幅宽,厚度0.008毫米的聚乙烯膜。播种深度5—8厘米,播种后用湿土压实。 2.高垄栽培。在出苗5%时开始培土,出苗10%以前完成培土或在播种后两周时起垄培土,高度一般在18—20厘米。 3.采用条播。播种深度砂质土壤10—12厘米、壤质土8—10厘米,播种后及时填压保墒。
七、田间管理 1.在幼苗出土前7天左右浅拖一次,以利于松土、灭草、增温出壮苗。 2.当幼苗生长到3—4片叶子时进行除草浅培土,在苗高10—15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在现蕾期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3.浇水。在马铃薯盛花期开始浇水,到终花期一般浇水2—3次,可根据降雨情况增减浇水次数。 4.摘花蕾。从现蕾期开始,每隔5—7天摘一次,共摘2—3次,以减少养分消耗。 5.病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防治:每亩用20%甲基异柳磷200克,拌细沙25公斤,在播种时沟施或穴施到种薯附近,可防治蛴螬和金针虫。 病害防治:用25%的甲霜灵500倍液或60%瑞毒铜7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以上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八、收获 1.在谢花后一周停止浇水,如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除,以防烂薯。 2.及时收获,在温度不低于10℃时及时收获,以防霜冻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