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玉米圆斑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2017-01-25 05:24 作者:李先生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经济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但是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可能发生玉米圆斑病的侵害。那么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从玉米圆斑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入手,为大家介绍其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玉米圆斑病症状及危害

玉米圆斑病主要发生在吉林、北京、辽宁、河北、云南等地较严重,主要危害玉米果穗、苞叶、叶片和叶鞘。

1、果穗受害症状:一般先在果穗顶部或穗基部苞叶上发病,逐渐向果穗内部蔓延扩展,可深达至穗轴。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曲。籽粒变黑、干秕,失去生活力。后期在籽粒表面和苞叶上长满黑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2、叶片受害症状:病菌侵染叶片形成圆形、卵圆形病斑。病斑散生,初为水渍状淡绿至淡黄色小点,以后扩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斑点,有同心轮纹,中央淡褐色,边缘褐色,具黄绿色晕圈,大小(0.3~1.0)厘米×(0.1~0.3)厘米。有时数个病斑汇合,变成长条斑,导致叶片局部或全部枯死,表面亦生黑色霉层。

3、叶鞘受害症状:玉米叶鞘发病后症状与苞叶相似,但形状不甚规则,表面也生黑色霉层。

二、玉米圆斑病传播途径和发病原因

玉米圆斑病病菌以休眠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和病种子上越冬。第二年在条件适宜时,病菌产生分生孢子靠气流、雨水传播,进行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烂芽或幼苗枯死。发病后,病斑上产生的病原菌借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引起叶斑或穗腐。该菌在5~35℃下均可生长,15℃以下30℃以上生长较慢,38℃菌丝停止延伸,适宜生长温度为25℃。分生孢子在5~40℃均可萌发,5℃以下40℃以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很低,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8℃。在7~8月份雨水多、湿度大的年份,玉米圆斑病易发病。玉米地地势低洼,田间通风透光不良,重茬地、早播地容易发生圆斑病。

三、玉米圆斑病防治方法

1、玉米在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2%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

2、选种抗病玉米品种,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注意排水。秋收后彻底清理田间残株落叶。并实行轮作倒茬。

3、在玉米吐丝盛期向果穗上喷药,以减少穗期发病,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次,减轻损失。药剂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玉米圆斑病的症状危害、传播途径、发病原因及其防治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了解更多农业种植精彩内容,请关注或者扫码下载APP!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豇豆叶霉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豇豆叶霉病? 下一篇: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发病特点是什么?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