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产中要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观念。随着小麦种植技术的改进,单产水平不断提高,要想进一步增产,“种”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实质上就是要确保小麦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这也是小麦节水高产最关键的一步。这就要求小麦出苗后,田间苗匀缺苗断垄,小苗整齐一致,均匀分布,冬前达到壮苗指标。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却很难,所以,现在我们要树立“七分种,三分管”的观念。
小麦播种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技术环节:秸秆还田、施足底肥、浇水造墒、旋耕整地、药剂拌种、确定播期、控制播量、等行种植、播深适宜、耙耱镇压等。
1、小麦播前精细整地技术。近年来,我县小麦播前整地多采用玉米秸秆切碎还田→旋耕的耕作方式。但由于旋耕深度仅为10-15cm,连年浅耕,形成犁底层、耕层变浅、秸秆混土不匀,影响播种质量,导致小麦出苗率低,缺苗断垄,且影响小麦根系生长,成为制约单产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应将精细整地作为一项关键措施来抓,改进整地技术,大力推广隔年深耕、深松技术。最佳的整地方式应为:秸秆切碎→深耕(或深松)→旋耕→播种。深耕应达到20-25cm。
2、浇好蒙头水。整地质量较好的麦田,不宜浇蒙头水。浇蒙头水宜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裂缝,不利于根紧深扎,且抗旱能力降低。但土壤粘重或秸秆还田量大,不能确保出全苗的地块,应浇蒙头水。但浇水后应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或锄划,弥合裂缝,达到保墒提墒的目的。
3、药剂拌种。种子包衣,就是在种子播种前将种子包上一层由助剂、杀虫剂、杀菌剂、微肥、调节剂等复配或单配而成的保护膜,对种子加以保护,称之为种子包衣。其作用是:
(1)、能有效防控作物苗期病虫害。
(2)、能促进幼苗生长。
(3)、能增加农作物产量。
(4)、可减少环境污染。
(5)、节省下种量及农药。
4、确定播期。小麦从播种到出苗一般需要积温120摄氏度左右,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需75摄氏度左右的积温,越冬达到5叶一心或6叶的壮苗标准,需570摄氏度左右的积温。根据邢台县常年平均气温推算,10月5日-15日播种一般可以满足小麦冬前达到壮苗的标准,所以说10月5日-15日是邢台县小麦的适宜播种期,而10月8日-12日是最适宜播种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