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22 07:59 作者:李先生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户们的种植效益。因此耕种帮建议农户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那么小麦白秆病为害作物有什么症状?小麦白秆病该如何防治?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小麦白秆病为害症状与防治措施,一起看看吧!
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和茎秆。条斑型:叶片上出现宽为3—4mm的水渍状条斑,初为暗褐色,后变草黄色。边缘色深,黄褐色至褐色,随后干枯。叶鞘染病产生一规则的条斑,灰褐色至黄褐色,严重时叶鞘枯黄。
斑点型:叶片上产生圆形至椭圆形草黄色病斑,四周褐色,后期叶鞘上生长方形角斑,中间灰白色,四周褐色,茎秆上也可产生褐色条斑。
发病原因:
1、小麦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2、在小麦拔节期后的温湿度高低,是决定病害能否流行的1个重要因素,低温多雨,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小麦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
发生规律:
多雨、气温偏低易于该病流行。向阳的山坡地,气温较高,湿度低,通风良好则发病轻;背阴的麦田,温度偏低,湿度偏大则发病重。在麦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
防治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对病残体多的麦田,要实行轮作。
2、种子处理,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g拌10kg麦种或40%拌种双粉剂5~10g拌10kg种子、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g拌10kg种子,拌后闷种2天或用28~32℃冷水预浸4小时后,置入52~53℃温水中浸7~10分钟,也可用54℃温水浸5分钟。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种子,浸后迅速移入冷水中降温,晒干后播种。
3、田间出现病株后,可喷洒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以上就是小麦白秆病为害症状与防治措施的所有介绍了,希望小编的分享能帮助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