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时精量播种,培育壮苗。根据品种或组合生育特性安排适宜播种期和移栽期,秧龄控制在25-30天。精量播种是发挥大穗型组合和品种的穗粒数潜力,争取低位分蘖生长和成穗的关键。在技术措施上一是提高种子的质量和播种的质量,确保成苗率高和秧苗素质好;二是控制用种量在0.6-0.8公斤/亩,确保移栽秧苗带蘖率和带蘖数高。在精量播种的基础上,配合浅水灌溉,早施分蘖肥,化学调控,病虫草防治等措施,达到苗匀、苗壮,秧田在4叶期左右看苗施一次平衡肥,并在移栽前3-4天施起身肥。
2.宽行稀植,定量控苗。超级稻组合一般植株较高,生长量大。如果密度过高,行距小,会引起群体通风透光不良,病虫防治困难。超高产栽培密度为19-20丛/m2,行距在28cm左右。这样有利于控制株高,提高成穗率,减少纹枯病发生几率。一般每丛插单本,如单株带蘖少的可插双本,确保每丛5个茎蘖。
3.好气灌溉,发根促蘖。在整个水稻生长期间,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药施肥时采用间歇浅水灌溉外,一般以无水层或湿润灌溉为主,使土壤处于富氧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系活力。要坚持浅水插种活棵,薄露发根促蘖,到施分蘖肥时要求田面无水,结合施肥灌浅水,达到以水带肥的目的。在水稻分蘖期开好排水沟,实施好气灌溉,增加土壤含氧量,提高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提高根系活力。通过根系生长调节,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结实率和充实度。降低田间水分的灌溉量和排放量,有效控制化肥农药随水流排出污染环境。
4.精确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精确施肥技术就是根据水稻目标产量及植株不同时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及土壤的营养元素供应量,计算所施的肥料类型和数量,进行补充。同时结合不同生长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气候状况进行施肥调节。肥料的施用与灌溉结合,以改善根系生长量和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生产率。
5.综合防治,降低病虫草发生。水稻生长期间高温高湿,传统水稻栽培如果不适时防治,水稻纹枯病就会发生,有的田块甚至大爆发严重影响产量。超级稻集成技术种植行距比较宽,密度比较稀,群体通风透光效果好,一般发病较轻。水稻螟虫对超级稻的危害较重,需要重点防治。有些超级稻组合还可以通过适当晚播,避开一些病、虫的侵害,而且使分蘖盛期推后避开了梅雨季节纹枯病高发期的威胁。超级稻一般作单季稻栽培,在时间和空间上实行与其它作物的水、旱轮作、间作,能有效地减轻多种病、虫害。这样就能从种植制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