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用优良品种。选用商薯19、洛薯13、济薯26、脱毒553等品种。
二、适时育苗。2月下旬采用塑料大棚育苗,加强苗床管理。苗床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以催为主,以炼为辅,先催后炼,催炼结合。前期高温催芽,中期平温长苗,后期低温炼苗。栽苗前5-7天,逐渐揭开薄膜晒苗,使床温接近大气温度。每剪采一次苗结合浇水追一次肥,选择苗叶上没有露水的时候,追施尿素,每10平方米一般不超过0.25公斤。追肥后立即浇水。薯苗长到25厘米高度时应及时采苗。
三、深耕起垄,科学施肥。耕作深度26-33厘米,垄距65-80厘米,垄高20—25厘米。施用肥料遵循“以有机肥为主,少施氮肥,增施钾肥、磷肥”的原则。氮肥总用量的70%以上和大部分磷钾肥作基肥,有机肥和合肥混合施用。每生产1000公斤鲜薯,需施入氮5公斤,磷5公斤,钾10-12公斤。根据地力条件,每亩施有机-无机复合肥(N-P-K12-8-10)50公斤。7月上旬,每亩施磷酸二氢钾2公斤。
四、适时田间栽植。
春薯在4月底到5月中旬,夏薯6月上旬。掌握肥地宜密,旱薄地宜稀,长薯品种宜稀,短蔓品种以密的原则。每亩3000—3500株。选用具有展开叶6—7片的壮苗,顶部露出地面3片展开叶,其余节位连叶片全部以水平位置埋入土中,栽深约5厘米,盖严封平,浇足窝水。
五、大田管理
(一)前期管理。主攻目标是根系、茎叶生长,管理的核心是保证全苗。主要措施是:
1.及时查苗补栽。补苗选用壮苗在下午或傍晚时补栽最好,在田头栽一些预备苗以备补缺。
2.及时中耕、除草。从成活期至封垄前,中耕2遍,先浅后深。
3.早追肥,防弱苗。肥地不追,弱苗偏追,穴施尿素5-10公斤/亩,如基肥不足,距棵15厘米左右条施适量复合肥和硫酸钾各20-30公斤/亩。
(二)中后期管理。中期主攻目标是地上、地下部分均衡生长,管理核心是茎叶稳长,群体结构合理;后期主攻目标是护叶、保根、增薯重。管理措施:防旱排涝,控制旺长。可提蔓,不翻秧,不摘叶。在封垄后,每亩可用15%多效挫50—75克,加水50—60公斤喷洒1—2次,控制茎叶后期疯长。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出现脱肥现象的地块,可喷施1%的尿素与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1-2次。
六、综合防控病虫害。重点防治红薯颈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和地下害虫。防治红薯茎线虫病可采用52-54℃温水浸种10分钟,大田栽植时,每亩用50%辛硫磷500克,兑水1000公斤浇入窝中,随后封严。防治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配制毒土随整地翻入土内防治。
七、适时收获。在地温降至15℃以下时应适时收获。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收获,贮藏鲜薯与种薯于“霜降”前收完。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