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1)处理稻桩。稻桩是三化螟幼虫越冬的唯一场所,秋种前耕翻土壤,将稻桩翻埋入土,可消灭部分幼虫。(2)杜绝虫源。绿肥留种田是三化螟越冬幼虫的主要虫源田,应选择无螟害或螟害轻的田块作为绿肥留种田。(3)灌水灭蛹。冬作田和绿肥田可采用灌跑马水的办法,杀死大部分越冬幼虫。冬闲田及时春耕灌水,淹没稻桩7~10天,可杀死越冬幼虫和蛹。(4)栽培避螟。在栽培技术上要抓好三个环节:即要因地制宜地改革水稻耕作制度,合理安排茬口布局,避免混栽,减少螟虫上、下代的“桥梁田”。要调节水稻栽插期,使易受螟害的危险生育期和蚁螟孵化期错开,以避免或减轻螟害。要提高种子纯度,合理施肥,加强水浆管理,是水稻生长发育整齐一致,均可起到减轻螟害的作用。
2、药剂防治(1)防治枯心。根据水稻分蘖期与蚁螟盛孵期相遇时间的长短决定防治次数。相遇时间在10天以内,在蚁螟孵化高峰前1~2天施药1次。相遇时间超过10天需用药2次,第一次在卵孵化始盛期施药,隔5~7天再施第二次药。根据田块内卵块密度决定普治还是挑治。每亩卵块数超过30块的田块,全田用药防治;不足30块的田块“捉枯心团”,即在卵孵化高峰后几天,在受为害的青枯心苗周围施药。(2)防治白穗。在卵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按早破口早用药,晚破口晚用药”的原则,一般在破口露穗5%~10%时施药一次。如螟虫大发生,蚁螟孵化期长,或者水稻孕穗抽穗期长,需增加防治次数,两次施药的间隔期4~5天。
关键防治技术:坚持狠治一代压基数策略,通过调整播期、调整药种、避免插花种植综合控制。防治一、二代枯心苗,可以使用毒死蜱、阿维菌素、杀虫单、氟虫腈等药剂,尽量不使用三唑磷(会影响稻田生态,刺激飞虱增殖)。三代三化螟危害程度取决于幼虫孵化高峰与水稻扬花期的吻合程度。吻合程度高、虫量大时,应在破口扬花期卵孵高峰使用三唑磷等药剂防治。氟虫腈等药物对三代三化螟防效差,不宜使用。三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类药剂已产生抗性的地区,应停止使用这两种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