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2025-02-14 04:59 作者:李先生
症状:该病降低鲜切花产量,主要危害近地面的根部处出现水渍状褐色斑,沿茎秆纵向扩散,发病部位腐烂、溢缩、倒伏、枯萎。鳞茎受害后,鳞片上有褐色、不规则的病斑。叶片发病,病斑水渍状,浅褐色,向叶尖扩散,潮湿时病斑上有白色薄霉层。发病特点:该病为菌物病害,有寄生性疫霉引起。包囊梗细长,孢子囊卵圆形,卵孢子黄褐色、球形。该菌生长适温20—23℃,孢子萌发适温10—13℃.病菌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孢子由水流传播,有病鳞茎作远距离传播,土壤排水不良,地下水位偏高易发病;春季多雨发病重;低洼积水,鳞茎伤口易发病。防治方法:1、栽培技术防病。选择排水好、地势高的地块种植百合;高畦栽种;轮作,间隔期为2—3年;挖掘鳞茎时避免伤口,晴天暴晒,促进伤口愈合及杀死病菌。2、清除病残体,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并销毁,病穴用30毫克/千克的58%雷多米尔猛锌水浇灌消毒。3、药剂防护。生长期发病,用58%雷多米尔猛锌20—30毫克喷根硕处,每株20—25毫升,发病前喷1次,15天后用第2次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