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僵苗,又叫坐蔸,是指水稻移栽后至分蘖期间出现的一种生长停滞现象,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僵缩变小,生长停滞,分蘖很少发生,根系生长受阻等现象。
一、症状
僵苗的主要由品种抗逆性能差,秧苗素质低,土壤环境不良,栽培措施不当等引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大症状
(一)缺素型
1、缺磷秧苗返青后生长缓慢,不分蘖,植株矮小;叶片直立不披,叶色灰绿或暗绿色,严重时叶尖发紫;根系发育不良,多为黄根。
2、缺钾一般在移栽后20~30天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停顿,植株矮小,分蘖极少;叶片上有赤褐色斑点或斑块,斑点和斑块慢慢连成条斑,致使全叶或整株变成赤褐色;稻根呈现黄褐色,老化腐朽,变黑发臭,甚至腐烂。
3、缺锌通常在插秧后20天左右发病比较严重。分蘖期新叶的基部发白,老叶沿中脉两侧变褐,并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老叶的叶尖干枯,有时部分老叶的中脉呈褐色;新叶小,出叶慢,叶鞘短,植株矮缩。所以也称为“倒缩苗”。
(二)、冷害型 症状表现为栽后迟迟不返青,生长受阻,不长新根,根系老化、变软,呈褐色或黑色,叶尖多伴有褐色针状不规则斑点。土、水温过低,山区的冷水田、烂泥田易发生,这类田因长期淹水,泥温低,当遇连续低温天气时,更加剧了秧苗“僵苗”的发生。
(三)、毒害型
1、症状:秧苗返青慢,出叶受阻,簇立,不分蘖,根系深褐色,老叶枯死,嫩叶叶尖枯焦,远看一片枯黄。
二、防治措施
发生僵苗后的秧苗有效分蘖少,无效分蘖多,穗少,粒少,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因此,防止僵苗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1、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水稻抗逆性强的品种,是防止僵苗的捷径。对易发生僵苗的田块可选用晚熟品种(如超级稻) 2、合理耕整,改善土壤结构。根据土壤的类型、特点、合理耕整,有利施肥、增强通气,避免僵苗。 3、提高栽秧质量,搞好田间管理。栽秧不宜过早,易发生“僵苗”的田块,可适当延长秧龄,并应实行浅水栽秧,对深脚田、烂泥田要注意待土壤沉实后再栽秧或栽带泥秧。搞好田间水分管理,其原则是:浅水活棵,湿润灌溉。 4、合理均衡施肥,协调营养。利用测土配合施肥技术,做到氮、磷、钾配合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混合施用,多施腐熟有机肥,不施或少施未腐熟的有机肥,对防“僵苗”、促早生快发,效果好。 5、药物防治。水稻僵苗主要靠农业防治,一旦出现僵苗,视情况选择药肥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