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1 11:01 作者:李先生
6月30日以来,姜堰区出现了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致使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涝灾,低洼田块农作物甚至出现没顶受淹。针对当前不利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为切实加强灾后农作物管理,将涝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现提出如下灾后管理技术指导意见。
一、水稻
1、尽早排水,减轻涝渍影响。尽早排除稻田积水,减轻涝灾危害,促进水稻露田蹲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除有毒物质,促根、促叶、促蘖生长。对淹没时间短的田块可采取一次性排水,直至露田;对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在气温较低时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宜逐步脱水,维持浅水层,有条件的可进行日灌夜露,促进恢复生长。
2、及时追肥,促进恢复生长。一般对没顶受淹5天以内,分蘖节(俗称秧心)饱满有活力,根部仍有白根的秧苗应尽量以排水保苗、追肥促恢复生长为主。根据灾情、苗情及叶龄及时施肥。水退后,根据天气预报,在雨停或小雨时,及时补施恢复肥。对受淹严重排水后新生心叶、新发白根的田块,要按照“早、少、平衡”的原则补施恢复肥,促进恢复生长。“早”,即在排水露田后及早补施一次恢复肥;“少”,即“少量多次”,不宜一次重施;“平衡”,即氮、磷、钾、硅、锌配合施用。对长势较差、受淹严重田块,在出水后5-7天再施一次恢复肥。每次亩用尿素5公斤左右,配合施用复合(混)肥。还可喷施叶面肥,促进叶、蘖、根恢复生长。
3、加快补(改)种进度。因暴雨冲毁和没顶受淹造成死苗(没顶受淹时间5天以上,分蘖节软烂无活力,无白根、根系色泽暗淡无活力)的田块,建议尽量改种适销对路,效益较高的经济作物,如种植大户面积较大、田块田土较烂又无法改种经济作物的要加强秧苗调运,利用现有剩余秧苗补栽。没有剩余秧苗的,可选用镇稻99、武运粳27等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品种,在7月8日前进行直播安全性、稳产性较好,一般亩播量20斤为宜。8日前来不及直播的田块,也要尽量抢早播,且要增大用种量,减少后期施肥量,最大限度减少后期低温来得早时不能安全齐穗造成翘穗头的风险。
二、旱田作物
1、春播作物。一是突击排水,减轻涝渍害。旱作物怕涝怕渍,近期降水较多,原先田间没有开沟的,要抓紧开直沟,有沟系的,要抓紧清沟理墒,排涝降渍。二是水伤肥补。结合培土雍根,破除土壤板结,亩追施8-10公斤速效氮肥。三是对于伤重无法补救的,立足春改夏,根据苗情雨情抢时补种,7月15日前可改种夏大豆,7月20日前可以改种夏玉米或绿豆。
2、夏播作物。目前处于播种出苗阶段,最易发生的是烂种烂芽及苗期高湿产生的病害。要密切关注田间苗情及时采取措施。一是排水降渍。旱作物多利用麦田沟系,要突击清沟理墒,排水降渍,降低土壤湿度,促进作物正常生长。二是判断是否要改补种。如烂种烂芽率大于10%小于50%,及时催芽补种,如大于50%,抢抓农时改种(玉米、大豆等)。三是促进苗情转化。一方面,根据病害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另一方面,适当追施肥料,促进苗情转化。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