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花生褐斑病怎么办?防治花生褐斑病需注意的问题

2017-01-18 14:12 作者:李先生  

花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田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非常广泛。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褐斑病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花生褐斑病的有效防治技巧,供大家参考。

症状:又称花生早斑病。主要为害花生叶片,初为褪绿小点,后扩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病斑较黑斑病大而色浅,叶正面呈暗褐或茶褐色,背面呈褐或黄褐色,病斑周围有亮黄色晕圈。湿度大进病斑上可见灰褐色粉状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柄和茎秆染病病斑长椭圆形,暗褐色。

病原:病原:CercosporaarachidicolaHori称落花生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座多散生于病斑正面,深褐色。分生孢子梗丛生或散生于子座上,黄褐色,具0-2个隔膜,不分枝,直或微弯,大小38-108×3-6(μm),具5-7个隔膜,基部圆或平切。有性态为MycosphaerellaarachidisDeighton称落花生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子囊壳近球形,大小47.6-84×44.4-74(μm);子囊圆柱形或棒状,大小27.0-37.8×7.0-8.4(μm),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双胞无色,大小7.0-15.4×3-4(μm)。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以子座、菌丝团或子囊腔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浸染。菌丝直接伸入细胞间隙和细胞内吸取营养。一般不产生吸器。该菌生育温度范围10-33℃,***适25-28℃。气候多雨潮湿,发病重。该病发病较早,嫩叶较老叶发病重。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应注意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实行多个品种搭配与轮换种植,防止因品种单一化和病菌优势小种的形成而造成品种抗病性退化或丧失。

2、在栽培管理上,应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叶面营养剂,促植株稳生稳长;整治排灌系统,雨后清沟排渍降湿。

3、花生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田间病残体,及时深耕。病残体要集中烧毁或沤肥,以减少病原,减少花生的病害,增加花生的收入量。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油菜菜粉蝶怎么办?防治油菜菜粉蝶常用的两种措施 下一篇:杏树性穿孔病怎么办?杏树性穿孔病防治技巧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