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8 12:32 作者:李先生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在我省各稻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地发生。尤其以“穗颈瘟”危害最为严重,一般减产15-30%,严重的达50-60%,个别造成颗粒无收,损失较大。
由于我县稻农为片面追求产量,施氮肥较多,致使水稻生育推迟、长势过旺,如果空气湿度适宜即受降水的影响,将会使水稻“穗颈瘟”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就目前情况看,应加强对全县水稻“穗颈瘟”的预防工作。
一、穗颈瘟的主要病症
穗颈瘟:一般在水稻出穗以后感病,最初在穗颈处生暗褐色小点,逐渐扩大到整个穗颈,并向上、下发展,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病部组织干枯,稻穗干枯成白穗。
二、加强田间管理
1、此期为我县水稻孕穗、抽穗期,保持水层15-20厘米,进行深水护胎,抽穗后立即排水至8-10厘米。
2、及时清除池埂及田间杂草,加强田间通风透光性。
3、及时补施硅肥、钾肥,增强植株自身抗性。
三、加强药剂防治
穗颈瘟危害严重,流行因素复杂,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氮肥,促进水稻健壮生长。要求广大稻农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要深入田间,逐块稻田检查,做到提前预防。要求在破口期喷药,间隔3-4天再喷一次药,才能收到最佳防病效果。
当前常用防治稻瘟病药剂有:
1、富士一号(又名稻瘟灵):40%乳油或40%可湿性粉剂,每公顷用药量1500克(3斤)加水500倍喷雾。
2、灭稻瘟一号:13%可湿性粉剂,是一种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复合剂,每公顷用药量1500克(3斤)加水500倍喷雾。
3、枯草芽孢杆菌(1000亿活芽孢):亩用量10克,兑水20公斤,进行细雾喷施。
4、吡唑醚菌酯:亩用量20克,兑水30公斤细雾喷施。
喷药要在晴天进行,最好在上午8点以后露水干了或下午4点光照不十分足时,再下地喷药。喷药时要注意均匀喷雾,并保证施药浓度,在配药和喷药时,应注意带胶皮手套和口罩,注意人身安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