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6 09:09 作者:李先生
近年来设施蔬菜在上杭县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上杭县蔬菜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增长点。土传病害是设施大棚蔬菜生产中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由于大棚内栽培的蔬菜种类单一,复种指数高,轮作倒茬困难,导致病原菌大量繁殖;生产上缺乏设施大棚抗(耐)病品种,对土壤消毒不重视,肥水管理不当等诸多因素,极易造成土传病害的大面积发生。生产中瓜类根结线虫病、青枯病、枯萎病、疫病等土传病害时有发生,爆发严重的地块甚至绝产,土传病已经严重制约我县蔬菜产业发展。防治设施大棚土传病害,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采取夏季高温闷棚灭菌法
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大棚蔬菜倒茬时间,均匀撒施有机肥料或生石灰或麦麸米糠或碎秸秆等,将土壤充分进行翻耕。同时利用水的导热性,将翻耕的土壤浇透水,使土壤的含水量达到70%以上,将双层地膜覆盖于土壤表层;密闭整个大棚,在7—8月份高温季节,气温达35℃以上时,多数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0—60℃,可以有效杀死棚内和土壤中的病菌以及土壤中线虫和虫卵,闷棚时间一般掌握在40天左右,在不影响种植的前提下,闷棚时间越长效果好。
二是采取大水浸泡灭菌法
土传病害的发生主要受温湿度、光照等气候条件的影响。多数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0—60℃,但有一些病原菌如丝核菌和镰刀菌等可在干燥土壤中休眠并继续存活,而湿润的土壤条件有利于细菌生长。因此,可利用作物休闲季节,将大棚内土壤水分浇透,并将水堵起来浸泡土壤。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浸泡时间达20天以上,可基本控制线虫和土传病害的发生。
三是土壤处理剂熏蒸法
在大棚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棚内蔬菜茎、叶等,然后充分翻耕土壤,将棉隆、氯化苦等土壤熏蒸剂按使用说明剂量注入20厘米深土层中,一般每亩用量为25—30公斤,注药后立即盖土踩实,并用地膜覆盖,以防挥发。同时将棚密封,利用高温及药剂的挥发性,能够全面杀死土壤中的病原菌及线虫和虫卵。当开棚通气起垄作畦时,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菌肥及生物制剂,及时补充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含量,以便占领土壤中的优势空间。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