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03 22:00 作者:李先生
根据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和暴发原因,本人总结二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以推广抗虫害、抗病的水稻品种,适当推迟播期为基础,以适期合理用药为关键,坚持治虫防病相结合,适当增加大田栽插密度。
一、采取积极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大力推广高产耐病抗虫的品种。经过几年的实践来看,我县条纹叶枯病发病面积大,传毒灰飞虱数量多带毒率高,只有选用推广抗虫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在低热河谷地区,以杂交稻为主,中海拔地区以楚粳系列、合系系列、滇系系列等耐病抗虫品种为主,这是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最为有效的根本性措施。适当推迟秧田播期,选择远离麦田的秧田,避开灰飞虱成虫迁入秧田的高峰时段,减轻病害的危害。
二、合理耕作,采用精细合理密植条栽方式。推广稻田化除,清洁田园,清除田间沟边杂草,减少灰飞虱越冬场所和中间寄主,恶化其食料条件,降低灰飞虱秧田期和大田期的发生量,减轻病害发生程度。秧田期培育无病壮苗,提高秧苗素质,大田移栽适当增加密度和基本苗,这一方法可以弥补条纹叶枯病发病后造成的缺苗断棵。
三、切实搞好预测预报,组织实施“治虫防病”为策略的统防联防。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采取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策略,选用高效、低毒及无公害农药,结合防治蚜虫,亩用吡虫啉纯药3一 4g ,可兼治麦田灰飞虱,降低灰飞虱迁入秧田基数。使用药剂浸种,在水稻浸种时,结合对恶苗病、干尖线虫病防治,用1%吡虫啉1000倍液浸种48小时,控制秧田灰飞虱传毒危害。根据预测预报,适期防治稻田灰飞虱,应抓好秧田期治虫防病,结膜后3一5天狠治1代灰飞虱成虫。由于此时秧苗生长嫩绿,大量麦田的灰飞虱迁往秧田取食传毒,同时,秧田面积小而集中,此时防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要用好三次药,第一次是秧田周围小麦收割后,要立即对秧田周围的麦田及沟边杂草进行集中统一防治。第二次是秧苗移栽前2一4天,亩用80%的敌敌畏乳油200一 300g 加吡虫啉纯药3一 4g ,兑水30一 40kg 喷雾;第三次是本田初期防治2代灰飞虱成若虫,在水稻移栽发棵后,2代灰飞虱卵孵化高峰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如果灰飞虱虫量大,第一次防治后,每隔5一7天还应进行第二次防治,用药方法同秧田期一样。
四、配合施用防病毒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微量元素叶面肥。几年来的生产实践表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效果较好的药剂有菌克毒克(宁南霉素)、三氯异氰尿酸等,其中三氯异氰尿酸每亩用量为60一 70g ,使用时,先将其溶液稀释后再加入其它药品,不能与有机磷农药直接混用。据观察,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后病株较脆,易折断,发根能力差,黑根黄根多,加之土壤中甲、绿黄隆除草剂残留和肥害的影响,黑根烂根现象更为严重,加重了条纹叶枯病的危害。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能促根发棵,改善植物生长状况,提高防治效果的作用十分明显。几年来的生产试验表明,蔡乙酸类、三十烷醇类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合微量元素锌的使用效果最好,复硝酸钠等次之,亩用量以0.6%蔡乙配20一 30g 或1%三十烷醇30一 40g 加98%七水硫酸锌50一 80g 为宜。
五、加强大田水肥管理:对感病的田块坚持干湿交替的水浆管理,保持土壤有足够的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化肥,特别是尿素的施用,防止肥害和缩二脲烧根;应增施有机肥和水稻专用复合肥及生物肥料,注意N、P、K的配合施用,根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降解农药残留的能力,减轻土壤除草剂残留危害,有利于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对前期发病严重的田块,可采取拔出病株,清除病苗,及时补苗等措施,对弥补成穗率有一定的作用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