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螟虫:据永春县苏坑、桂洋监测点4月5日田间剥查,化蛹率分别44.4%,结合今年气候及历史资料综合分析,一代三化螟比去年迟5天,盛蛾期26/4-16/5,高蛾期2/5-6/5,盛孵期15/5-5/6,高孵期20/5-24/5。预计属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亩虫口密度平均334.6条,比去年少20.2条,高达572条,死亡率22%,比去年多7*,望各乡、镇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指导防治,特别是老虫区,去年白穗率高的田块应注意防治。
(一)抓好翻耕溶田灭蛹,始蛹前降低水位,盛蛹以后灌深水,把蛹消灭在羽化之前。二化螟卵开始盛孵时,稻田排水,降低蚁螟为害的叶鞘部位,盛孵高峰后及盛孵末期,各灌深水一次,淹没叶鞘,保持2-3天,杀死大量蚁螟,减少一代虫源。
(二)用药防治:初见枯鞘后3~5天,田间枯鞘率达3~5%。防治适期:螟卵盛孵期对秧田或早插田进行喷药防治。亩用40%速灭抗(丙溴磷)乳油80-100ml;亩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毫升;25%杀虫双水剂每亩200毫升;亩用40%好劳力乳油80-100ml;各兑水50—60公斤喷雾防治。药后田间保持寸水层3-5天,以保证防治效果。注意农药的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二、苗瘟:若出现苗瘟,特别是老病区、种植感病品种(金两优33、泸优1256;中感:特优73、特优716、宜优673、乐优94、泸优5648、丰优22、特优175高感品种),应立即防治。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或40%新克瘟散乳油80-100毫升兑水50-60公斤或2%加收米液剂100毫升或枯草芽孢杆菌,每隔7-10天再喷一次。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