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符区2016年小麦后期阶段管理技术小麦后期阶段指从抽穗到成熟,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籽粒形成与灌浆等生育过程,历时40天左右,占小麦全生育期的1/6左右,是产量形成的最后时期,直接影响到收成的高低。此阶段常遇到高温、干旱、风、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导致小麦倒伏、青干,影响正常落黄,使千粒重下降;此阶段还常发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枯病、颖枯病、蚜虫、粘虫、吸浆虫等病虫危害。因此,尽管小麦前期生长良好,仍不能保证丰收。应该克服松懈思想,坚持不懈,继续加强麦田管理,达到粒多粒饱,实现持续增收。
一、主攻目标养根护叶,保持根的活力,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质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干,最大限度地将储存的养分转运到籽粒中去;防治病虫害,保证光合器官的完整,达到籽多粒饱,提高粒重。
二、管理措施1、适时早浇灌浆水小麦抽穗到成熟,这一阶段耗水量,一般要占总耗水量的1/3以上,每亩日耗水量1立方米左右,适宜的土壤水分,能保证植株生育后期有较强的光合能力。这一时期,即使短时间的缺水,也会造成叶片暂时凋萎,光合强度迅速下降,呼吸作用上升,消耗已合成的有机物质。因此,在浇好孕穗水或抽穗水外,在开花后12—15天即灌浆高峰出现之前浇水,促进粒重的提高。浇水时,要防止大水漫灌,要选择无风或微风天气,小水细浇,浇后确保地面不积水,特别是土壤过于干旱时更应该控制水量,避免土壤水分过高,出现小麦遇风倒伏或影响土壤通气条件造成小麦早衰,粒重降低。2、搞好根外追肥小麦生长后期,仍需保持一定的营养水平,以延长叶片能期和根系的活力,防止早衰。因此,抽穗期,对叶色变淡,呈现早衰的麦田,在抽穗到灌浆期间,每亩喷施2%尿素溶液+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对于不缺肥的麦田,可喷施0.3—0.4%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无论哪一种麦田,都可以加上一些含锰、镁、硼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3、防治病虫害(1)赤霉病的防治。一般小麦开花期间若遇到三天以上连阴雨或一次降雨量过大或10天内有5天以上的降雨或大雾、重雾等天气,注意预防。在小麦抽齐穗后、刚开始有20%的小麦开始开花时喷药预防或在下雨间隙喷药防治;如果错过预防期,在雨停后立即喷药防治。农药:50%多菌灵等。(2)白粉病、锈病的防治。可用粉锈宁、三唑酮、戊唑醇等药剂进行防治。(3)叶枯病、颖枯病的防治。可用80%代森锰锌等药剂进行防治。(4)蚜虫的防治。可用10%吡虫啉等进行防治。(5)粘虫的防治。可用氯氰菊酯等药剂进行防治。为了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防效,可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一起用,药、肥要二次稀释,现用现配,水要干净。但要注意农药和肥料的酸碱度。无论防治哪一种病虫害,都要选择最佳时机,采用预防、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每亩用药量、用水量,严格按照产品说要求。4、人工拔除田间杂草。减轻当季及下季杂草危害。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