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7 11:51 作者:李先生
小麦白粉病在小麦各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部最初出现白色霉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发病重时病斑连成一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霉层,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乃至褐色。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片背面的多,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被害重。在初期被害叶片霉层下组织无显著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叶片褪绿、变黄乃至卷曲枯死,病株常矮而弱,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小麦白粉病侵染后,在发病早而且重的情况下,严重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叶片早枯,分蘖数,成穗率和穗粒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据我站技术人员于1月5日至8到全县十一个乡镇调查,平均病株率0.6%,最高达70.6%。结合气象部门资料在本月中下旬还将出现新一轮的降雨过程。给白粉病的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此,各乡镇农技站要提高认识,加强田间调查和数据收集上报,对发病中心和中心病团要及时喷药防治,初春要全面检查,继续防治,争取在3月气温全面回升前消灭菌源,控制病害继续扩散。对病株率高的地区要开展统防统治,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不误、确保防治效果。防治药剂: 1、亩用20%三唑酮乳油8—8.5克兑水喷雾防治; 2、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8克兑水喷雾防治; 3、亩用250克/升丙环唑乳油8.3—10克兑水喷雾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