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细整地。一是深耕(松)整地。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耕的麦田,在15厘米以下会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响根系下扎、降水和灌溉水的下渗,应在旋耕2年后深耕(松)1年,破除犁底层,耕深25厘米以上,耕后及时耙平压实、踏实土壤。二是少耕免耕。耕翻虽有多种好处,但每年重复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且深耕一次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因此不必年年深耕。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每3年深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旋耕或浅耕等“少免耕”措施。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起到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作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下扎到深层土壤中。
(二)选用良种。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优质品种,同时加强种子筛选和处理,提高种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