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从初见饱果到成熟、收获的这段时间为生育后期,又叫饱果成熟期,一般40-50天左右;花生后期以荚果生长为主,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保叶片、防早衰、增饱果、防烂果。具体措施是:
一、根外追肥保顶叶,控制“两病”防早衰。花生生育后期,为了加强顶叶活力和延长其功能期,应从结荚后期开始,进行根外追肥。可用1%尿素溶液和2%-3%地磷酸钙溶液或磷酸二氢钾500-8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在花生生长后期易发生锈病和叶斑病,花生锈病一般从8月中旬开始发生,8月下旬进入盛期。发病初期要立即喷药防治,可喷洒50%多菌灵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800倍,每隔15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叶斑病高峰期往往出现在收获前20-30天内,可用50%多菌灵1500倍液喷雾防治,连喷2-3次。做好后期病害的防治工作,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为防止花生后期早衰,争取果多、果饱。
二、遇旱浇水增饱果,及时排涝防烂果。
花生后期的需水量不如中期多,但遇旱仍需浇水。如果土壤干旱易导致顶叶脱落,茎叶干枯,影响茎叶光合生产,降低饱果率,造成减产。但浇水量不宜过大,浇水的方法宜采用快速沟灌润浇或喷灌,切忌大水漫灌;如果土壤过湿,影响地下荚果膨大,甚至烂果。花生后期秋雨过多,排水不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就会发生烂根和烂果。因此,要防止田间积水,灌溉时不能大水漫灌,遇涝时要及时排水。
三、适时收获,提高荚果产量和质量。
适时收获,不仅能提高花生产量,而且能提高花生品质。收获过早,大量荚果未能充分成熟,籽仁不饱满,出米率低,会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过晚,不仅容易落果,增加收获难度,而且会出现芽果、烂果,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因此,应根据品种生育期和荚果成熟度来确定收获时间,当主茎还剩4-6片复叶时,或者群体大多数荚果的荚壳网纹明显、内果皮发黑、果皮和种皮基本呈现固有颜色时应及时收获。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