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选择土壤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地势平坦,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土质疏松的地块种植。
二、选用良种
选用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潜力大的杂交优良品种。如:兴黄单892、红单6号、云瑞8号、子玉2号、路单8号等,全部使用包衣种子,可有效防治病、虫、鼠害。
三、提高整地质量、规范化开沟理墒
120厘米开墒,墒面宽80厘米,墒高20—25厘米,墒面中央留20厘米宽20厘米深的施肥沟,方便施肥。做到沟通、土细、地平。
四、合理密植、高质量播种
株行距(25—30)cm×(40+80)cm,每墒播两行,两行之间的宽度为40cm,每穴播两粒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3—4cm之间,确保亩株数4000株左右。
五、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科学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技术服务,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效率。
1、底肥施用:根据多年的施肥经验,结合土样分析,亩用腐熟农家肥1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硫酸锌2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30千克、尿素10-20千克、氯化钾15千克、硫酸锌2千克或农家肥1000千克、玉米专用控释肥40-45千克,做底肥一次性施下。
2、追肥:5-6片叶时亩施尿素10-15千克;大喇叭口期亩施尿素18—20千克。
六、播种及地膜覆盖
雨水下透后,及时喷施除草剂和盖膜、播种。除草剂选用“乙秀粉”,亩用量200—250克。地膜选用900mm/0.005mm或900mm/0.006mm规格的。操作步骤为:理墒—墒面中央开施肥沟—施肥、平墒—喷施除草剂—盖膜—打孔播种—施土盖种(孔)—及时放苗。
七、引苗出膜,间苗、定苗
播种后7—10天,及时引苗出膜,防止膜内高温发生烧苗。若出现地下害虫危害可打药防治,并做好查苗、间苗、补缺,每塘确保1苗。当幼苗长出4-5片可见叶时,及时间出弱小苗和杂苗,尽量保留长势中等一致的壮苗,做到单株留苗。通过间苗定苗使群体最大化,单株个个健壮,果穗大,籽粒多,千粒重高。
八、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主要注意苗期蚜虫和粘虫危害,可选择啶虫脒、氯氰菊酯等兑水喷雾。大喇叭口期注意玉米螟的防治,可选用昆虫性诱剂或毒土防治。其它病虫视发生情况及时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做到准确预报、专业防治、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统防统治,群防群控,从根本上控制项目区各种病虫的危害,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确保增产增收。
九、及时收获
玉米收获期一般为蜡熟期,当全田90%以上植株苞叶变黄、籽粒变硬时,选晴天及时抢收,收后及时晾晒,不可堆捂,以免发热、发霉、发芽,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