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潜蝇属于双翅目潜蝇科,是重要蔬菜害虫虫害,在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的多种蔬菜均有发生,其中美斑潜蝇、南美斑潜蝇和番茄斑潜蝇危害较为严重。
一、危害特点:
幼虫孵化后潜食叶肉,呈曲折婉蜒的食痕。植株幼嫩时期受害重,虫口多时叶片上潜痕密布,短期内致叶片发黄、枯焦或脱落。成虫产卵、取食刺破叶片表皮,形成较粗大的产卵点和取食点,致叶片水分散失,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
二、形态特征:
斑潜蝇成虫体长2mm,胸、腹部灰黑色,额鲜黄色;卵椭圆形,米色;幼虫蛆状,出孵时无色,渐变黄橙色,老熟幼虫长约3mm。
三、生活习性:
斑潜蝇通常在保护地内越冬,春秋两季是斑潜蝇的高发生期,在北京地区一年可发生多代,在喜食职务上种群种群增长快。研究表明成虫有趋黄性,在管理粗放、施用杀虫剂较少地区发生严重。
四、防治方法:
由于斑潜蝇虫体微小。繁殖能力强,成虫飞行,药剂防治极易产生抗性。同时,田间世代重叠明显,蛹粒可掉落在土壤表层。因此要有效控制斑潜蝇为害,必须采取多种方法综合防治。
1.收获完毕后,及时清洁田间病残体。并实施与非喜食蔬菜轮作。夏季深翻土壤高温闷棚。
2.斑潜蝇轻发区加强调查,发现受害叶片及时摘除,并悬挂黄色粘虫黄板,诱杀成虫。
3.药剂防治需注意交替使用不同药剂,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成虫喷药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可选用220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灭虫胺可溶粉剂、1.8%阿维菌素水乳剂喷雾进行防治。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