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农业信息 有机农业 农业种植技术 粮油种植 蔬菜种植 水果种植 药材种植 杂草图谱 害虫图谱 肥料知识 农药知识 咨询解答 农业知识 栽培技术

水田土壤酸化原因及改良措施

2025-01-10 18:21 作者:李先生  

周宁县于2009年被农业部列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对全县水田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取样和化验分析。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与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水田土壤pH值呈严重下降趋势。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影响着土壤的各种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特别是对土壤中各种养分有效性影响较大,并且与土壤微生物活动以及有机质、氮、磷及各种微量元素的转化和存在状况有着密切联系,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因此,解决水田土壤酸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1

周宁县水田土壤pH值现状2009年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周宁县水田土壤pH变化范围在3.7~6.9之间,平均值为5.2。按照pH五级分类标准,周宁县水田土壤pH大部分属酸性至微酸性,其中酸性(4.5~5.5)占66.77%,微酸性(5.5~6.5)占20.61%。与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结果进行比较,2009年水田土壤pH<4.5的占12.31%,第2次土壤普查时pH<4.5的为0;土壤pH在4.5~5.5所占比例由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6.71%上升至66.77%,大幅度增加了60.06个百分点;土壤pH在5.5~6.5所占比例由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92.65%下降至20.61%,下降了72.04个百分点;土壤pH在6.5~7.5所占比例由第2次土壤普查时的0.64%下降至0.31%,下降了0.33个百分点(表1)。表明周宁县水田土壤pH下降明显,呈现出酸化的趋势。表1

周宁县2009年水田土壤酸碱度与1982年第2次土壤普查比较年份

<4.5(强酸)

4.5~5.5(酸性)

5.5~6.5(微酸性)

6.5~7.5(中性)1982年(%)

0

6.71

92.65

0.642009年(%)

12.31

66.77

20.61

0.31变化(百分点)

+12.31

+60.06

-72.04

-0.332

水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2.1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有机肥用量少。近30年来,周宁县农田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全县化肥用量从1982年的10233t增加到2012年的23753t。通过对农民施肥情况调查,发现普遍存在长期施用过磷酸钙、硫酸铵、硝酸铵、硫酸钾氯化钾等生理酸性肥料,而且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氮磷钾搭配不合理,有机肥用量偏小,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变差,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2.2

气候和地形的影响周宁县地处闽东北,平均海拔800m,属中***带季风气候,雨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149.7mm,降雨天数达247d。在多雨的自然条件下,风化淋溶作用较强,盐基易淋失,氢离子代替盐基被土壤吸附,从而容易形成酸性土壤。同时因为周宁县地处高海拔山区,大部分耕地分布在高坡地段,淋溶作用较强,形成酸性土壤。2.3

长期大量使用农药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周宁县的农药用量也大幅提高,农药的大量使用容易造成土壤微生物死亡,从而影响土壤有机物质的分解和转化,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加剧土壤酸化。3

水田土壤酸化的改良措施3.1

增施有机肥充分利用畜禽的厩肥、沤肥、堆肥和沼液肥等有机肥源,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增加农田有机肥的施用量。大力发展绿肥如紫云英的种植,积极推广农作物秸杆还田,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3.2

合理施肥化肥根据土壤酸碱程度及肥力状况,合理配施化肥。控制化学氮肥的用量,增施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不用或少用过磷酸钙、硫酸铵等酸性肥料,推广施用碱性的钙镁磷肥、碳酸氢铵、磷铵等肥料。3.3

施用石灰石灰不仅有中和土壤酸性的作用,而且还是钙肥。酸性较强(pH<5.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水田土壤应适当增施石灰,建议每年每亩施50~100㎏,要注意逐年递减,连续施用3年暂停1~2年。3.4

合理耕作,用养结合正确处理土壤用养关系,做到养用并重。改变一些地区单季稻—浸冬的耕作习惯,实行马铃薯—水稻—蔬菜、水稻—绿肥或水稻—冬翻晒垡的耕作制度。同时要采用农业、生物等措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控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创造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水稻灰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下一篇:秋季桑园管理技术要点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