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时在叶片的正面产生腿绿的小黄斑点并逐渐发展成黄斑,其后在叶片背面长出圆形白粉状霉斑,逐渐扩大,形成一层白色霜状霉层。病叶逐渐变黄、发脆并逐渐枯萎脱落。为真菌性病害,病菌可在温室内存活和越冬,越冬后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多个小时,故病害发展很快,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10~30℃病菌均可以活动,最适温度20~25℃,相对湿度45%~75%发病快。应选择地势较高、通风、排水良好地种植。增施磷、钾肥,生长期避免氮肥过多。疫
病:疫病是辣椒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暗褐色,而后枯萎死亡。成株发病时,病叶上有淡绿色近圆形斑点,逐渐扩大,使叶片软腐脱落。空气干燥时病斑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其边缘呈黄绿色。病茎有水渍斑,病斑逐渐扩展成暗褐色条斑,病部易溢缩,植株折倒。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渍状暗绿斑,潮湿时长有白霉,病部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发病严重时整株枯萎,并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发病条件,病菌发育适温28~3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应对种子和苗床进行消毒,实行轮作,深耕晒地,清际田间病残体。软腐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多发生在青果上,从虫口或伤口侵入,多于近果柄处发生。最初果实呈水浸状暗绿色,迅速扩展,病斑变为淡褐色,不久果皮变白绿色,软腐,果实内部组织腐烂,病果呈一大水泡状,病果到后期脱落或干枯留挂在枝上。发病条件,病菌在2~41℃范围内都能发育,适温为30~35℃,所以发病多在高温季节,凡是受到夜蛾类害虫钻蛀的果实,容易发病,收获后使用不清洁的水冲洗果实,容易造成软腐病扩散。应及时清除病果,以减少病虫来源。应实行轮作制,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排水条件,降低田间湿度。综合治理: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培育壮苗,栽培管理,改善和优化生长环境,营造一个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防治,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业防治:包括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制度,合理布局茬口,选用前作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田块等农艺措施。具体如种子处理,苗床消毒,培育无病虫害壮苗;高温闷棚杀菌;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病枝、病叶、病果等,降低病虫源数量;精细管理,改善菜地环境等。物理防治:定植后可插小竹片并挂银灰色膜条以避蚜,或在大棚内悬挂黄色粘虫板,以粘住蚜虫;采用防虫网在大棚进出口处覆盖,以阻隔害虫侵入棚内为害和产卵,降低田间产卵量,减少害虫基数,控制害虫为害蔬菜,尽量少用或不用化学农药。 化学防治:合理选用农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并合理轮换,交替使用,能挑治的不普治,安全间隔期过后方可采摘上市。甜椒设施栽培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疫病、软腐病等。
白粉病:可用70%甲硫?福美双可湿性粉剂40克/亩喷施,安全间隔期30天。
疫
病:以预防为主,可用2%氨基寡糖素水剂50克/亩喷施,安全间隔期10天。软腐病: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20克/亩喷施,安全间隔期10天。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