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生草技术是一项高效、实用的土壤管理方法,和栽植生草法相比,自然生草技术有简便易行、省工省钱、易于推广的优势。生长前期,先任由野草生长,利用活的草层进行覆盖,当草长到30㎝时,及时留10㎝割倒,覆盖树盘;生长中后期,杂草生长量大,一般要割2—3次,保持果园草高不超过30㎝;立秋后,停止割草至生长末期,任其自然死亡,使杂草产生一定数量的种子,保持下年的杂草密度。
期间要注意选留良性草,去除恶性草。良性草包括马唐、狗尾草、虎尾草、牛筋草等一年生杂草,须根多、茎叶匍匐、矮生、覆盖面大、耗水少,这些草种每年都能在土壤中留下大量死根,腐烂后既增加了有机质,又能在土壤中留下许多空隙,增加土壤通透性。恶性草包括反枝苋、灰绿藜、曼陀罗、刺儿菜等直立、高大、根系深的草种,容易与果树争肥争水。
果园施行自然生草的开始几年,应增加约20%的氮肥施用量,等草量增多,地力提高后,方可减少氮肥用量。幼年果园最容易受到生草对养分和水分竞争的影响,宜在树干周围一定范围内不留生草,将其它部分割取的青草覆盖树下,待树冠扩大到一定面积时再行全面生草。实行生草的果园,还应该每年或隔年结合冬季清园进行一次15~20厘米表土中耕翻土埋草,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
果园自然生草,不仅省工,保持水土,而且每年割下的青草及草根腐烂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活化土壤,改善土壤酸碱度,强化果树根群活力,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生草覆盖果园可缓和地温的急剧变化,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为天敌提供繁殖栖息的场所,对病虫害有综合防治的效果。但是果园生草栽培易使表层土壤板结,影响通气,青草根系强大,且在土壤上层分布密度大,截取渗透水分,消耗表层氮素,易致果树根系浮生,必须结合周期性土壤耕作加以克服。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