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6 03:24 作者:李先生
一、选用优良品种。根据固始气候特点在小麦品种选择上应重点选用耐湿性好、抗赤霉病的高产品种,如郑麦9023、泛麦5号、豫麦18-99、豫农416、扬麦13、扬麦15等。
二、培肥地力,高效施肥。小麦夺高产,地力是基础,可通过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料来培肥地力。在施肥种类上要注重氮、磷、钾肥科学搭配,最好实行配方施肥。在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上,一般亩施土杂粪3-5方、纯氮12.5-15公斤、P2O56-8公斤、K2O7-8公斤,硼砂1公斤或颗粒硼200克。磷肥和硼肥作底肥施用,钾肥、氮肥60%作底肥施用,40%拔节期追施。
三、精细整地,四沟配套。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切实做到机耕机耙相结合,切忌深耕浅耙,确保耙透、耙实、耙平、耙细。注重四沟配套,要求厢宽3至4米,沟宽30厘米,沟深20厘米。对于土壤粘重和排水不良的田块,厢面宽不能超过3米,沟深应达到25至30厘米。疏通田外排水沟,确保田内积水能排得出去。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播种的适宜时期为10月10日至11月5日。先播半冬性偏冬性的品种,后播半冬性偏春性的品种,实行精量播种,粘土地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两合土及沙土地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每亩基本苗数控制在18~20万株。
五、加强麦田管理
1、搞好查苗补种,疏密补稀。对于出苗不齐、缺苗的田块要及时用同一品种进行补种。对于播量大、苗稠的田块,为了促进小麦个体发育良好,创造个体、群体协调发展的空间,要进行疏苗。
2、及早化除。以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为宜,努力提高化除效果。化学除草的药剂可用恶唑禾草灵和氯氟吡氧乙酸。
3、重施拔节孕穗肥。拔节孕穗肥是小麦高产栽培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一般占小麦一生施肥量的30%-40%,在基本苗充足的情况下,小麦的前期管理一般不追肥,而把追肥集中在拔节期,这就是现在所推广的小麦氮肥后移技术,目的是培育大穗,增加粒数。拔节孕穗肥既不能早施,也不能迟施,施早了易造成小麦倒伏,施晚了起不到保花增粒孕大穗的作用,适宜时期应在小麦拔节初期,以达到“拔节施肥、孕穗生效”效果。根据小麦长势酌情施肥,一般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4、抓好“一喷三防”。在小麦抽穗期进行“一喷三防”,可延长叶片功能期和保持小麦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抗干热风、提高粒重。“一喷三防”的重点是防脱肥早衰、防治赤霉病,根据小麦苗情和病虫发生情况,灵活运用肥料和农药混合喷施。肥料可用尿素、复合微肥、磷酸二氢钾,农药可用三唑酮、戊唑醇、吡虫啉等,施用量:亩用1公斤尿素、200克磷酸二氢钾、15%三唑酮100克对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隔7-10天一次,连喷2-3次。
六、适时收获
小麦腊熟中期收割,千粒重最高,品质好,因此小麦进入腊熟中期要及时收割。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