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是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黄顶菊有“生态杀手”和“霸王花“之称,一旦扩散蔓延,将对农业生产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危害,望各有关部门做好普查及防治工作。
一、形态特征:黄顶菊的茎直立带紫色,被微绒毛,叶交互对生,每片叶有三条主脉,茎具数条纵沟槽,茎叶多汁而近肉质。头状花序多数分布于主枝与分枝顶端,密集成蝎尾状,花冠鲜黄色.。
二、生态学特性:喜光、喜湿、嗜盐,一般于4月份萌芽,4-8月份为营养生长期,9月份开花,10月底种子成熟,结实量极大。主要分布在建筑工地、荒野、街道及道路两旁,适应性极强。
三、防治技术对策:
1、在黄顶菊发生地建立观察点,加强监测,及时掌握它的发生动态,以进一步采取扑灭措施;
2、开展黄顶菊发生害普查,摸清它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对黄顶菊可能发生的重点区域进行细致详实的调查;
3、加强对发生区域的隔离检疫,严格控制人为传播;
4、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及时铲除,在4-8月份黄顶菊营养生长期,对成片发生地区可先割除植株,再耕翻晒根,再拾尽根茬,然后焚烧;
5、采取化学灭草,控制黄顶菊扩散。在苗期阶段适时喷药,第一次用药适期为5月中旬,每隔35-40天再分别用第二次第三次药,用药方法同第一次。(A)非农田防治: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3天后黄顶菊枝端变黄,7-10天死亡。(B)农田防治:每亩用50-80毫升25%虎威兑水40-50公斤,防除大豆和果园中的黄顶菊,每亩用150毫升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加150毫升48%苯达松水剂混合,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防除大豆和水稻田埂上的黄顶菊。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