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09:55 作者:李先生
症状
疫病是辣椒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发病,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暗褐色,而后枯萎死亡。成株发病时,叶片上出现暗绿色圆形病斑,边缘不明显,潮湿时,其上可出现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迅速,叶片大部软腐,易脱落,干后成淡褐色。茎部染病,出现暗褐色条状病斑,边缘不明显,条斑以上枝叶枯萎,病斑呈褐色软腐,潮湿时斑上出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病果的果蒂部有水浸状暗绿斑,潮湿时长有白霉,病部扩展迅速,可全果软腐,干燥后变淡褐色、枯干病部呈褐色腐烂,干燥后成为褐色僵果。发病严重时整株枯萎,并以病株为发病中心,向四周蔓延。据调查,现在我县疫病发病田率达30%,后期还有可能扩大。
发病规律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及种子上越冬,土壤中的病菌是主要初侵染源。次年借雨水、灌溉水或农事活动传到茎基部及近地面果实上发病。病部产生孢子囊,经风雨、气流重复侵染。露地辣椒5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上旬遇到高温高湿或雨后暴晴天气发病快而重。病菌发育适温28~30℃,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
防治方法
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进行营养土消毒,或采用无土育苗方式。
(2)、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和微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3)、清除田间病残体,注重高畦窄垄种植及地膜覆盖栽培等。施足底肥,合理密植,采用高畦或高垄栽培方式,及时排除积水。
(4)、发现病株后立即拔除,带到田外深埋。保护地栽培时要注意避免出现高温高湿环境。
化学防治
预防可用70%达科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发病初期喷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68%金雷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克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各种药剂交替使用,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尤其要注意雨后立即喷药。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