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3 08:27 作者:李先生
小麦、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节约资源,进一步挖掘两大作物的增产潜力,大力推广以玉米晚收、小麦晚播为主要内容的“两晚”增产技术势在必行。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我县在小麦、玉米生产中,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夏玉米收获偏早。玉米未完全成熟,农民就开始收获,一般比正常收获期提前7-10天,减产在35公斤以上;二是冬小麦播种偏早。随着玉米收获的偏早,给小麦播种偏早创造了条件。小麦播种偏早,极易造成小麦冬前的旺长和病虫草害、冻害的发生。"两早"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一是传统的种植理念。在小麦、玉米种植中,抢农时是一直提倡的。二是重夏轻秋的观念。这就造成了目前的玉米收获偏早和小麦播种偏早问题的出现。
二、推广"两晚"增产技术的依据: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县小麦冬前生长积温有了一定的增加,同时,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使玉米收获和小麦播种的农耗时间缩短等因素,为实施"两晚"技术奠定了基础。冬小麦适时晚播后不仅对产量没有影响,同时有利于其安全越冬、提高后期抗倒伏能力,从而使小麦产量有所提高。
三、"两晚"增产技术的内容: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时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增产潜力的节水、稳产、高效栽培技术。"两晚"增产技术的推广,在基本上不增加农民生产成本和复杂劳动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县的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
四、夏玉米适当晚收时期的确定:目前,我县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有郑单958、浚单20等,生育期为100-105天左右,籽粒灌浆期需要50天到52天,适期播种的玉米,其收获期应当由过去的9月15日到9月20日收获,推迟到9月25日到10月1日,自苞叶刚开始变黄的蜡熟初期至完熟期,每晚收1天,亩产增6到8公斤。如果晚收7天,亩增产可达35公斤以上。
五、小麦适当晚播时期的确定:小麦适宜播期可以根据地区、品种的冬春性和积温指标等因素来确定,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县冬前有效积温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小麦播种期应做出适当推迟。即由过去的10月1日-10日推迟到10月5日-15日,适期晚播亩播量控制在10公斤左右。超过适宜播期范围,即每晚播一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
六、"两晚"技术对小麦、玉米品种的要求:我县采用"两晚"技术,小麦品种上应选择穗容量大、穗粒数稳、灌浆早而快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应有的形态特征是:株高中等、上2叶较小而保绿性好、穗型紧凑、粒重较高等,如石家庄8号、石麦15、石新828等。夏玉米应选用生育期在100-105天左右,粒大、饱满的杂交种作种子。如郑单958、浚单20等。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