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种帮种植技术 农资信息

水果种植技术蔬菜种植技术害虫大全
药材种植技术粮油种植技术杂草大全
频道分类 : 杀虫剂 杀菌剂 除草剂 调节剂

吡螨胺的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

2024-12-28 23:02 作者:李先生  

  吡螨胺(tebufenpyrad)是日本三菱株式会社于1987年发现的具有吡唑羧酰胺结构的新型杀螨剂,1993年4月28日在日本登记上市。后由日本三菱和美国氰胺公司,山道士公司共同开发。吡螨胺具有广谱,安全,高效的杀螨特性,对各种螨类的各生长期均有效,常用于葡萄柑橘、棉花、蔬菜和观赏植物等,防治各类螨类,同时对蚜虫、叶蝉、粉虱等都有一定的防效,持效期可达40天以上。

吡螨胺的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 

  吡螨胺的作用机理
  吡螨胺是一种昆虫线粒体呼吸抑制剂(METI),其作用机制是在位点I处抑制电子传递,其作用方式并非通过传统的接触和摄食,也不是作用于昆虫体内的生物胺或乙酰胆碱受体,也不是作为特异的肌肉或神经毒剂,而是应用于叶片后通过层间运动,从而对分布于叶片下层的螨卵起到抑制发育的作用。
  吡螨胺有杀卵作用(阻止孵化作用),同时,在幼虫、若虫、静止期,成虫的螨类所有发育阶段都有速效。因为吡螨胺对卵和静止期的效果和其他发育阶段的效果相同,所以可以推测吡螨胺具有强的触杀作用。
  此外,虽然没报导,但因为在药剂处理过的叶面上接种叶螨或通过薄膜吸汁药液的情况下,也能发挥高效,所以可以认为有胃毒作用。由于吡螨胺有长的残效,持效期可达40天以上,可长时间能抑制叶螨的密度,同时有一定的耐雨水冲刷能力。
  至于植物经吡螨胺处理后的传导,实验表明吡螨胺并无由植物根部或茎部的内吸传导作用,也不能从叶的基部向叶的尖部传导,但是有从叶表面向叶深部或从叶深部向叶表面的传导,即有叶渗透效果。
  试验表明,吡螨胺的杀螨作用,不受温度条件(15~30℃)和不受湿度条件(相对湿度50%~95%)的影响。在世界各地实际使用的结果,确认在多种地理或气象条件下,均能发挥稳定的杀螨效果。
  对果树、、蔬菜和花卉受螨类侵害的农作物,使用吡螨胺不会发生药害。同时在容易发生药害的新叶生长期或幼苗期,安全性也很高。

吡螨胺的作用机理和防治对象 

  吡螨胺防治对象
  吡螨胺可以用于苹果、梨、桃、扁桃、山楂、葡萄、柑橘、棉花、蔬菜、甜瓜、和观赏植物等。
  吡螨胺能防治如叶螨科(苹果全爪螨、橘全爪螨、棉叶螨、朱砂叶螨等)、跗线螨科(侧多跗线螨)、瘿螨科(苹果刺锈螨、葡萄锈螨等)、细须螨科(葡萄短须螨)、同时对椿象、绿盲椿等半翅目及蚜虫、叶蝉、粉虱等同翅目害虫都有一定的防效,亦可杀越冬卵。
耕种帮提供实用种植技术
|查看最新肥料报价 | 查看最新杀虫剂报价 | 查看最新杀菌剂报价 | 查看最新除草剂报价 | 查看最新调节剂报价 |
上一篇:氟戊螨硫醚的作用机理 下一篇:氯吡唑虫胺的作用机理
 
最新文章
导航

您还未登录,立即登录?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