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焚烧秸杆的危害
稻麦一年二熟亩产出秸秆1.5吨左右,秸秆不易腐烂,影响备耕,长期以来有部分农民焚烧秸秆。
据测试,秸秆就地焚烧,地面温度达400℃左右,土壤水分、氮、磷、碳的损失更严重。另外,土壤中的真菌、细菌损失50%以上,这些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氧化、固氮、合成腐殖质和对维生素有着重要作用,造成耕地退化。
焚烧秸秆,地力下降、农产品品质降低
我市部分地方的传统农业在丢弃,取而代之的是“粗放经营、化肥农业”,结果造成部分土壤存在“二低”现象。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二是土壤有效耕作层降低。在这种土壤基础条件欠佳的情况下,导致农作物的生物学性状不能极限发挥作用,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不同影响,而这点又不能被农民所认识到,忽视了耕地、养地、培养地力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贡献作用。
二、秸秆还田的好处
秸秆还田是指前茬农作物收获后,把农作物秸秆用作后茬作物的基肥或覆盖肥。
1、促使团聚体形成,改良土壤结构。新鲜秸秆在腐殖化过程中能产生富有活性的团聚剂,它可以与土壤颗粒结合,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含水率提高,紧实度变松,地温升高,从而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了自然降水的有效性和土壤的抗病害能力,同时它也起到固定表土,防止水土流失作用。
2、提供较稳的腐殖质。尽管不同种类秸秆的腐殖化系数不同,但还田后能提供较稳定的腐殖质,对保持土壤中腐殖质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为提高土地肥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3、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秸秆还田后由于微生物作用,释放出大量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各种元素,土壤肥力明显提高。
4、提高微生物活性,促进生物固氮作用。秸秆还田改善了土地结构,增加了土地有机质成分,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使有机质的转化速度加快,同时,微生物固氮作用得以加强。
三、增产效应明显
大量资料表明,秸秆还田由于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了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在各种作物上均表现出增产效应。秸秆还田与施用有机肥具有相同的稳产和增产作用。
秸秆还田后,秸秆里养分迅速矿化,并积累在耕作层,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特别是秸秆释放的氮肥,对农作物的返青等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样就少施速效肥,以施缓效肥为主,并且秸秆中还含有大量的磷、钾、有机质、微生物等营养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化肥总施用量就明显减少。
四、秸秆还田的数量
秸秆还田时需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作物减产,过少达不到应有的目的。综合各地的实践经验,秸秆直接被耕翻还田,平均每亩每次还田400-600公斤为宜。秸秆切碎长度最好大于5cm,不超过12cm,并撒施均匀,一般掌握秸秆含水量35%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提升土壤有机质,秸秆等有机物通过归还土壤,经微生物的分解、腐熟,成为土壤中的有机质。解决秸秆资源利用可以大规模消化利用秸秆。
五、腐熟菌剂应用
C/N(碳氮比)值的调整
秸秆的碳氮比较大(大于30:1),如稻草是80:1,必须通过施用尿素等氮肥的方法调整C/N比,调整后适宜C/N比为16:1-24:1。
调整C/N比的原因:一是促进微生物生长活动,加速秸秆腐解;二是避免微生物与作物争氮,导致影响作物生长。
适宜温度
田间温度在7℃-37℃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秸秆分解速度加快,一般地温在20℃-30℃时分解最快;小于10℃时较弱,低于5℃则基本停止分解。
适宜的水分
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秸秆的分解,一般认为土壤含水量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时,最适于秸秆的分解。
主要技术模式概要
操作步骤:
1、收获和秸秆处理。稻采用机械收割,在距田面约15厘米以下稻株整杆收割脱粒后,秸秆全部原位直接均匀撒铺,切忌稻草成堆。使稻草与泥土较好接触。
2、肥料及腐熟剂。在秸秆还田的同时,适量增施氮肥,每亩施尿素5-10kg,以调节碳氮比,并加一定数量的腐熟剂,以加速秸秆腐烂。
3、水分调节。稻草还田后,灌深水10厘米(水要泡过秸秆面,以免秸秆本身失去水分后不易腐烂分解)泡田5-7天后,然后进行翻埋即可插秧。插秧时,田间留2-3厘米浅水。
4、田间管理。在秸秆还田的时候,病虫为害较严重的秸秆沤堆发酵后还田,同时对田间的杂草也要清除。
5、合理施肥。由于秸秆养分含量并不高,其提供的养分并不能满足水稻和麦子生长的营养需要,因此,在水稻和麦子的营养生长期,应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产量目标,确定合理施肥量。
六、秸秆沤堆还田
1、工制发酵母液,腐熟剂2公斤+尿素2公斤+过磷酸钙2公斤+花生饼2公斤等原料加少许水搅拌充分溶解,配置成母液(或用商品EM发酵菌3.5公斤)。
2、将700公斤的稻草铺在田边角落旁,每铺20公分厚,用上配置母液兑水对均匀稻草喷施,直到稻草湿透为止,共用水400公斤。
3、喷施用人工踩实后,用塑料膜覆盖,并用封紧。
4、堆沤15-20天要翻堆一次,四个角落的稻草没有腐烂的,把稻草放到中间,并用水喷湿,最后封紧。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