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04:12 作者:李先生
谷子白发病:幼苗被害后叶表变黄,叶背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灰背。旗叶期被害株顶端
三、四片叶变黄,并有灰白色霉状物,称为白尖。此后叶组织坏死,只剩下叶脉,呈头发状,故叫白发病。病株穗呈畸形,粒变成针状,称刺猬头。
谷子白发病是谷子上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生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自然条件下初侵染来源有三种情况:一是田间病组织破裂时卵孢子散落于土壤中使土壤带菌;二是用病株喂牲口或沤肥使粪肥带菌;三是病健株一起脱粒时谷粒表面沾染卵孢子使种子表面带菌。其中土壤带菌是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病害的发生与耕作制度、品种抗病性、播种期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关系密切。病地连作,土壤中菌量连年积累,发病逐年加重。一般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两年以上,所以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
不同品种对白发病抗病性差异明显,虽然在栽培品种中很难找到免疫品种,但在人工接种条件下,感病品种发病率达70%以上,而抗病品种发病率不到1%。此外,播种早而深,发病重,适当晚播浅播、发病轻。一切不利于幼苗出土的因素均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此外,温暖潮湿再侵染引起的发病就重。
防治策略应采取种子处理为主,农业防治为辅,并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1)轮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倒茬。(2)拔除病株。在黄褐色粉末从病叶和病穗上散出前拔除病株。(3)药剂拌种。50%萎锈灵粉剂,每50公斤谷种用药350克。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50公斤谷种用药150克。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