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俗称大豆蛀荚虫、小红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
一、危害特征
食性较单一,主要为害大豆,也取食野生大豆和苦参。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1代,在中国北部发生偏早,南部偏晚,以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豆田成虫出现期为7月末到9月初。成虫于下午3时后在豆田活动,有成团飞翔现象。雌蛾喜产卵在有毛豆荚上,散产。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9月中、下旬脱荚入土越冬。冬季低温越冬死亡率增大。成虫及其产卵适温为20~25℃,相对湿度为90%。在适温条件下,如化蛹期雨量较多,土壤湿度较大,有利于化蛹和成虫出土。土壤含水量低于5%时成虫不能羽化。[1]
二、防治措施
1、选种抗虫品种。
品种与大豆食心虫为害关系密切,要选种光荚大豆品种,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等。
2、合理轮作,尽量避免连作。
3、豆田翻耕,尤其是秋季翻耕,增加越冬死亡率,减少越冬虫源基数。
4、药剂防治
⑴、敌敌畏熏蒸
在成虫盛发期(当田间蛾量突然增多,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多数年份在8月12日到18日)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日葵秆瓤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1个药棍的密度,将药棍夹在大豆枝叉上.这种熏蒸法适用于大豆长势繁茂、垄间郁蔽的大豆田,防效可达90%以上。
⑵、喷粉
用20%倍硫磷粉剂,可用2%杀螟松粉剂,或用1.5%甲基1605粉剂,或用3%混灭威粉剂,亩用1.5~2千克。
⑶、喷雾
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每亩25~30毫升对水用背负式喷雾器将喷头朝上从豆根部向上喷,使下部枝叶和顶部叶片背面着药。这种方法防治成虫,无论大豆长势怎样效果都很好。
声明:内容来自农学专业学生供稿,仅作为种植技术推广普及,如有误或侵犯您的利益,可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感谢合作。
耕种帮种植网联系电话18577074200。